在笃学笃信中感悟思想伟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下称《第四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认真学习《第四卷》,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那么,如何学才能感悟思想伟力,才能深刻理解把握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究。
一要全面系统学,把握科学体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学习,要在认真研读原著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要坚持学、经常学、反复学。学习《第四卷》,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认认真真逐篇硏读、深入领会,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和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第四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共收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370 篇,总字数近150万字,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把四卷著作一体学习,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重大理念、重大战略、重大观点提出、坚持和完善的进程,深刻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时代性、原创性、开放性,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突出整体性、系统性。
二要及时跟进学,掌握创新理论。党员干部要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就要自觉主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第四卷》是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生动教材,因而要快速反应,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通过学习《第四卷》,我们可以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结合中,更好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思考大局、大势和大事,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自觉对表对标,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必须强化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要自觉主动学,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才能水到渠成、融会贯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学习,视学习为责任、为使命,通过学习不断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与激情。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平台、媒体理论专版、党建频道、评论栏目等系列理论阐释文章,坚持媒体平台联动、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学习中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互超赶学,共同提高。
三要深入思考学,领会精神实质。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做到知其事、究其道、要在学习中多思考、多研究、多领悟,努力寻求顿悟之道。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决不能坐而论道、凌空蹈虚。亲历亲闻近些年国际风云变幻、世事纷繁变迁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有太多的事情令人感动,有太多的不易催人思考。要在学习中对照检查,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学、抓住主题学。通过学习要写学习心得体会,不断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水平。《第四卷》延续前三卷的清新文风和叙事风格,这为我们准确理解历史的中国、认知现实的中国、读懂发展的中国、打开了 新的“思想之窗”,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刻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什么能够成功提供了“思想之钥”。
四要联系实际学,践行实践要求。学习《第四卷》,要学而信,从渐悟走向顿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思想实际,把职责摆进去,按照中央通知要求,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联系工作实际,紧紧围绕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的精神营养,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清廉兰州”建设努力贡献兰州担当。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坚定人民立场、崇高信仰信念、强烈历史担当、鲜明问题导向、善于斗争精神、协和万邦情怀,不断强化“万山磅礴看主峰”的核心意识,强化“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大局意识,强化“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战略意识,从而把“两个确立”转化为践行 “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 副教授 王存银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