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助力金城文化的对外传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外延,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贯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兰州为甘肃的省会,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兰州的历史文化悠长丰富,文化遗迹众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其中,来甘肃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兰州,主要来源于中亚一带,而兰州和中亚在文化上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通过在兰州的留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融入金城优秀文化,既有利于帮助来兰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将金城文化向外传播。
一、借助媒体平台,直观展示金城文化的丰富内容。
(一)灵活运用传统教育载体。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用链接的方式融入金城特色文化。在传统教学媒体选择上,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兰州的手抓羊肉、烤羊肉、牛肉面、灰豆子、酿皮子等;可以有针对性地用多媒体展示兰州水车、黄河母亲、中山桥、羊皮筏子、黄河之滨等文化风貌。除了借助图片外,还可以用实物的形式展示具有金城文化特色的产品,如:兰州刻葫芦、兰州软儿梨、热冬果、百合等,这些实物无一不带着金城独有的文化烙印,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金城文化。
(二)高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除了传统教学媒体外,可以利用投影、幻灯,视频、音频及新媒体展示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绘画作品、手工艺品等重点内容。比如在民间表演艺术上,可以选择兰州太平鼓,采用视频鉴赏为主、多媒体课件图片为辅的方法,加深留学生对兰州太平鼓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针对刚来兰州的留学生,为了让他们尽快了解兰州,可以借助纪录片《金城兰州》来进行展示,更加直观易懂,带给留学生更多金城文化的体验。
二、创设特定情境,切身体验金城文化的内涵魅力。
(一)深入开展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是文化情境真实的再现,虽然表演的时间不长,通常只有几分钟,但其中包含的文化内容却很多。比如让留学生体验兰州人见面打招呼、问路、买东西、问他人借东西等生活细节。让留学生扮演控制角色,具体练习时,让留学生采访一位兰州的在校学生,了解兰州人见面是如何打招呼的。在课堂上还可以创设吃牛肉面的场景,一位学生扮演服务员、一位同学扮演厨师,其余同学扮演顾客,通过点餐、饭桌交流等了解牛肉面文化,让留学生更好地领会金城兰州的文化底蕴。
(二)扎实开展实地体验。留学生大多性格开朗活泼,通过本地特色习俗和乡土人文导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他们去说、去做,比如在表演吃牛肉面的时候,用一句在兰州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宣传吉祥葫芦、羊皮筏子等金城文化。积极组织留学生去兰州小西湖的义乌商贸城逛一逛,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进而讨论中国网购,将主流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
三、突出经典赏析,全面激发金城文化的学习兴趣。
金城文化丰富多彩,经典著作丰富,有秦腔、长篇小说《金城关》《历代咏甘肃诗词精选》等。来兰州的留学生多为中亚的学生,中亚国家与中国同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会感到熟悉,更容易接受。通过赏析小说《金城关》中的四合院、市民的家属院、黄河之畔、政府机关、滨河大道、车站广场、蔬菜市场、服饰商场、兰山之阁、山麓寺院、灵堂墓地,还有河西走廊、潇湘大地、边疆地区等,了解兰州的诸多文化景观及兰州的发展历史;通过赏析小说,让学生了解兰州人的“见面问候、亲戚聚会、请客送礼、猜拳吟诗、腊月祭灶、社火表演、秦腔演唱、葫芦雕刻、奇石欣赏、排队买面、下岗求职、祝寿宴请、登高赋诗、烧香拜佛、参观游览等”市井生活,了解兰州的人情世故、习俗变化。这样有助于来兰留学生尽快适应兰州当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选择甘肃文化的经典作品《历代咏甘肃诗词精选》,帮助留学生了解金城文化,通过赏析高适、岑参、张澍咏金城关的边塞诗;彭泽描写兰州金天观的诗歌;陈质、李文、牛运霞、周应沣等咏五泉山的诗歌;金炼咏兰州水车、燕南楼主咏羊皮筏子、马世焘咏黄河等诗歌及左宗棠咏兰州的诗歌,留学生一方面感受到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了解金城的名胜古迹,缓解留学生的焦虑心理,缩短其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满足留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作者系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 魏 琳)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