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历史远观未来 初心照耀使命

2022-08-16 08:32:41 智能朗读:

“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决议》概括了我们党百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历史命题,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和价值取向。“人民至上”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征程,昭示了我党未来的奋斗目标。

一、“人民至上”的理论根基

在马克思之前,虽然曾有过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学说或思潮,但都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并为其服务。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一样,真正反映和代表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全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创立了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是人民的理论,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命运一开始就和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命运牢牢结合在一起。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本质属性就是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里,人民从来都是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里,始终传承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性和党性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二、“人民至上”的辉煌实践

百年历史中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而出发”的答案,回答了中国共产党100年辉煌、新中国70多年辉煌、改革开放40多年辉煌从哪里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从哪里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哪里来?毛泽东提出“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强调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检验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放在首位;习近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和目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以人民为出发点,以人民为落脚点”是一以贯之的宗旨。浴血奋战求解放,改革开放谋发展,脱贫攻坚谋幸福,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以成功经验彰显了我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自信。消除贫困、实现小康,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更是考验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效能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伊始,党中央就把扶贫减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减贫模式。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开除球籍”的命运,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甘肃因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成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甘肃的脱贫任务。面对这一历史顽疾,省委省政府坚守以人民至上,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合力攻坚、攻城拔寨,从“75”个贫困县到“0”,实现了550多万人的减贫。我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已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逐步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越来越多的陇原人民过上了国安民丰、时和岁稔的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陇原大地的生动展现。

疫情防控的中国故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释了我党“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道路、制度、文化各不相同的世界各国进行了一次全球统考。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经过上下同心、艰苦卓绝的奋战,交上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的优异答卷。在这场全球统考中,我国的“人民至上”和西方的“人权至上”两者胜负优劣昭然若揭。正如毛泽东所说:“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西方的“人权至上”是资本至上、党争至上掩盖下的民主,人民对政府的理论预设是守夜人、有限政府,人民对政府不是依赖而是提防,即使疫情来袭,政府和人民也是各行其是;我国的“人民至上”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政府的预设是领路人、有为政府,把党和政府作为领路人、当家人而依赖,人民和政府是生死相依、荣誉与共的血肉关系。今年7月8日,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再次波及我省多地,省委省政府科学研判、果断决策,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以近乎封城、经济停摆的代价举全省之力外方输出、内防扩散,竭尽全力保障人民生活。这就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在陇原大地的真实写照。

三、“人民至上”的未来考量

回望历史,“人民至上”是我党百年辉煌的宝贵经验;展望未来,“人民至上”是我党永续辉煌的未来指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嘱托和期望,铭记“人民至上”的初心,勇担民族复兴的使命。一是,从百年党史中回溯“人民至上”的初心,把握时代大势,胸怀“两个大局”,在贯通古今和国际比较中增强“四个自信”,确立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二是,从百年党史中领悟“人民至上”的伟大实践,理解“两个确立”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三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人民至上”的智慧力量,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在加快发展中努力补齐就业、教育、医疗、收入、社会保障等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努力开创甘肃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作者系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高 瑛)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