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四强”行动机遇 构建兰州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以人民所向往、人民所期待、人民所满意的社会去发展,要时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抓手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这是省委省政府在紧紧抓住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基础上,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的全局性谋划。“四强”行动明确提出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实现路径和工作重点,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导向。“四强”行动的实施,兰州市未来五年将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兰州市应抓住“四强”行动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断探索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构建兰州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构建兰州新发展格局,要走一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把握发展的演变规律,破解当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兰州市应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推进兰州大科学装置自主创新,推动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聚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聚焦重振“兰州制造”,驱动兰州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商贸会展中心。针对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新的重要变革,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一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
构建兰州新发展格局,要走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要破除单纯的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向环境、经济、历史文化、资源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兰州应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进美丽兰州建设,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以绿色转型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做大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产业规模,发展新材料、新食品、新能源、新算力产业集群,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建立绿色制造工业体系。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效利用资源,合理布局,构建系统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加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引导,努力形成崇尚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
构建兰州新发展格局,要走一条文旅融合相协调发展之路。文旅融合相协调发展彰显文化自信、促进旅游产业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要抓住“文旅融合”协调发展的契机,挖掘本地存在的文化特色,营造“文旅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甘肃省被评为“亚洲最佳旅行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兰州的重要产业,提高旅游业质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宽“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兰州市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文化乡村旅游是农村旅游的发展要求和方向,要将“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这一发展理念努力变为现实,大力发展县域、乡村文旅产业,着力发展文旅赋能型经济,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将文旅资源的优势转化成为带动群众创收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讲师 李 刚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