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之火 建设青春兰州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伟大历史关头,全体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团结、人民幸福安康、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有一支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青年队伍,伟大成就的取得与广大青年的积极贡献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年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青年力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更需要广大青年投身其中。2022年4月,中宣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在全社会树立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兰州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省会城市,成功入选了本次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这是建设青春兰州的重大机遇,全市上下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定不移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凝聚青春力量,建设青春兰州,贡献兰州青年的青春活力。
坚定理想之基,在赶考之路上激荡青春梦想。“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具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特点,是一个国家永葆活力,锐意进取,不断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当代中国青年要成大才、担大任,首先必须做到立大志、明大德,何为大志大德?就是要胸怀崇高理想、坚定伟大信念、勇于奉献担当,青年人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像航行远洋的船舶,没有舵手,找不到方向,终究会迷失在狂风暴雨中。马克思主义就像指路明灯,始终照耀着真理的道路,让无数青年人行稳致远,不断向前。兰州作为一片红色热土,有着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兰州战役纪念馆、张一悟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过程中,应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本地红色文化相结合,突出特点,创新方式,不断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牢牢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念,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无比自豪,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悟。广大青年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做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实践中引领赶考之路、奋斗征程。
广纳天下英才,在筑巢引凤中汇聚青春力量。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更需要青年人才,这是发展之要,也是竞争之本。兰州市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但是人才流出率却很高,青年人才流往东南部地区的情况较为突出。如何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中破解这一问题,兰州市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立足省会城市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发展搭建广阔平台,不断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兰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重要城市,必须在如何让广大青年真正“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上下功夫,结合兰州发展实际,建立健全青年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引领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水平,同时重点做好青年人才在项目扶持、发展平台、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安置、子女教育、保险医疗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让青年人才来兰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兰州市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观念、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为青年人才营造安心工作的良好环境和不断发展的优质平台,真正为建设青春兰州汇聚青春力量。
勇立时代潮头,在重振兰州辉煌中展现青春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与谆谆教诲,为兰州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全省要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兰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须以“强省会”战略行动为核心任务,推动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青年人,应立足岗位实践,苦练基本功,不断加强理论研究能力和综合实践水平,在固本强基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全市上下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青年人才,广泛宣传兰州青年奋斗典型、奋斗故事、激发青年活力潜能。要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积极动员广大青年投身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急难险重新”任务前挺身而出、攻坚克难,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助力兰州城市发展。充分激发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重振兰州辉煌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提升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兰州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教师 邱玮栋)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