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就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作出部署,为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开创新局面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意见》指出,要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因此,用好红色资源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确其中的基本理念、一般规律和重要抓手。
坚守红色底线、强化教育功能,是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用好红色资源,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并围绕用好红色资源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第一,用好红色资源的前提是要坚守红色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运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切忌只重形式的表达,而忽略了政治性的精神内涵传达。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用好红色资源的目的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铭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用好红色资源的重点是要强化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红色资源“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红色资源是具有多重价值的独特人文资源,教育价值是其核心价值。通过生动讲好红色故事、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从而发挥出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培养可靠的接班人。
遵循内容与方法的守正创新,以及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协调统一,是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一般规律。第一,要做到内容与方法的守正创新。对学习教育内容的选择,除了要继续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之外,还应当将改革创新的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发展的理念政策等融入到红色资源的运用中。利用红色资源讲好新时代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奋斗的故事,通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对学习教育方法的选择,在继承传统讲授式方法的基础上,还应当根据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种载体,将不同类型的红色资源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第二,要做到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协调统一。党史学习教育对象是具体的人,随着人们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应当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规律。坚持政治性就是要在红色资源的运用中,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为引领,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思想性就是要以史实说话,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讲好中国故事和党的故事;坚持艺术性就是要根据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设计学习教育活动,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法突出艺术性,通过红色资源提升学习教育活动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发挥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要将三者紧紧围绕于党史学习教育目的的实现,使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真正落在实处。
加强红色资源向教育内容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的转化,是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第一,红色资源是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先进文化、道德规范的集合体,其内容体系涵盖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理念和政治信念、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以及积极的革命意志和心态,可以将其转化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教育内容,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生活等多种途径,将红色教育内容融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日常。第二,利用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参与性、激发党员干部的创造性,为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搭建平台。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体验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将教育内容纳入个人观念体系形成党员干部个人的内在动机。同时,将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用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城市发展、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使党员干部将动机外化为惠民利民的行动,并在常态化的实践活动中持续巩固和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讲师)
李欣阳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