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充分指明了法治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法治社会建设重要且紧迫。习近平同志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充分说明了法治对国家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叠加的特殊历史阶段,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法治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对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长远性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依靠法治来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是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思想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持久抓好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进人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在全社会培育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风尚。要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各个环节把赋予和尊重人民权利、保护和实现人民权益作为头等大事,保障人民法定权益顺利兑现,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不被侵犯。在规范司法行为上,进一步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任。
三是依法解决当前社会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一重要论述表明,我们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要特别注意系统研究谋划和依法解决社会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社会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大多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如果解决不好,即使锱铢小事也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建设法治社会,应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紧紧扭住突出问题集中发力、逐一攻坚。通过解决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具体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消除社会安全稳定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逐步把法治的权威树立起来。
四是要把基层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着力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社会治理越往基层走,面对的问题就越突出越尖锐,治理难度也越大。只有依法治理好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才有基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有坚实根基。要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探索开展“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五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基层依法治理,重要的是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重心下移,把基层法治示范创建作为重要抓手,努力实现依法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群众法治观念,促进基层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机制,不断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政治与法律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李 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