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正文

建设创新示范城市 重振兰州辉煌

2022-01-18 08:56:49 智能朗读:

在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朱天舒作了“聚精会神、奋斗追赶、系统推进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重振兰州辉煌的宏伟蓝图,为系统推进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兰州是一座曾经创造辉煌并且能够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城市。重振兰州辉煌,喊出了436万兰州人民的愿望和期盼,是兰州新时代、新征程的宣言书,必将极大地提振兰州人民聚精会神、奋斗追赶的精气神。重振兰州辉煌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创新示范城市。建设创新示范城市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理性思考,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先发力、带好头”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之举,更是立足现有资源优势重振兰州辉煌的现实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兰州市2010年被列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导战略,2019年兰州正式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202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0.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2%,成为全国15个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创新是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实现赶超和跨越最可以依靠的力量。当前我国生产函数发生变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突破一个技术,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细分产业,盘活一个大行业,激发大量投资和消费需求。因此兰州市更应该以创新为源,把建设创新示范城市作为重振兰州辉煌的突破口。当前兰州市建设创新示范城市要围绕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创新环境等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有效集聚各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包括人才、信息、知识、经费等在内的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人才。兰州是甘肃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创新资源数量最多、分布行业最广的聚集区,兰州的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在西北地区长期居于比较靠前的位置。这是兰州市建设创新示范城市的基础和优势。一方面加大本土人才培养使用,要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努力消除目前在项目申报、奖项评审、荣誉称号竞争中存在的暗箱操作现象,让专心业务、埋头苦干的人不吃亏,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搞科研、出成果上,激发现有人才创新潜力。另一方面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国际水准,突出高精尖缺,做好靶向引才。要有“引进一个人、带来一个团队”的意识,培养引进一批兰州发展急需的一批尖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是完善创新体系和制度,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是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首先要加大创新制度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有利于科技资源流动、科技供需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其次要加快鼓励支持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近年来,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方面政策力度也前所未有,关键是加快落地见效。最后要系统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环境,当前特别强调的是要有容错机制和环境。创新的成功率是很低的,不可能100%成功,如果没有容错机制,失败失误就会追责,那谁都不敢先行先试,不敢越雷池半步,最终大家都会选择躺平,创新就无从谈起。要建立创新尽职免责机制,厚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三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创新机构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第一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要高标准推进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创新模式,辐射带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各类新型众创空间。第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新建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企业瞄准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突出培育“单项冠军”创新集群。第三引导本地科研院所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中科院在兰院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大学等本地科研院所,聚焦重振“兰州制造”,推出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驱动兰州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

四是聚焦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制造创新体系。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兰州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要聚焦产业结构调整这个紧迫任务,坚持以绿色转型为主攻方向,紧盯“碳中和、补短板”新兴技术,充分发挥兰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优势,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推进完善碳交易市场,超前谋划建设氢交易市场,着力构建绿色金融有效支持的体制机制,全面构建绿色制造创新体系,真正做到先行一步、示范带动。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 教授 徐 宁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