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唯物史观回望奋斗路建功新时代
2021年11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两个确立”,就思想指导地位而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 《决议》作为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典范,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坚持唯物史观,传承中华文化,谱写新篇章。中华民族素来身怀家国情怀,是以数千年历史记载的不间断性而闻名于世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十分重视历史而被冠以史官文化之名,无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把历史作为当时和未来的借鉴,从历史中吸取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多次对自己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这对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讲的“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在经验中吸取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也是我们事业能够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党的一百年历史上,1945年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次全会通过的《决议》是我们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尽管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但是,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均形成于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关头重要节点,诞生在全党团结统一的氛围之中,发挥着重要历史作用,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均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既看到成绩又要看到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成为了党成功的政治密码。为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提供基本遵循,凝聚了全党共识,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一致向前看,这必然是党的政治号召。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光辉典范。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救了中国,中国也救了马克思主义的话,那么可以说,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内容的唯物史观选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选择了唯物史观。
坚持唯物史观,弘扬中国精神,奋斗百年路。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证明,中国精神,源自于中国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集中反映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和《决议》描述百年建党以来四个历史时期党和人民的精神状态,是十分精准的精神标识。四个历史时期的精神标识就是每个时代最鲜明的精神特征,是党和人民向世人展示的精神风貌。四个时代的精神标识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
坚持唯物史观,彰显时代精神,迈进新征程。《决议》运用百年来唯物史观,总结历史经验,给予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滋养。在新时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就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互动的复杂条件下,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乘风破浪不迷航;就能始终把握发展规律,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继续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继续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继续坚持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正确认识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继续坚持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和价值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依据唯物史观,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前途予以科学揭示。一百年来,这些科学论断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矢志奋斗,开创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历史。在新的历史节点,《决议》以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为视点,进行历史总结,揭示历史规律和经验智慧。我们要像过去一百年那样,高扬唯物史观的精神旗帜,面向未来,乘风破浪,振奋精神奋战“十四五”,满怀豪情追赶2035年和2050年奋斗目标,续写新的历史华章。可以预见,中国走向未来,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一定会赢得世界的极大赞誉!因为我们是有理想信念、有志气、有科学理论武装的新时代中国人。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教授
严志钦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