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形成的历史逻辑与兰州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征,又是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重要论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讲话中,又进一步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概括。今年10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深化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源起于中国优秀政治传统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起源于中国优秀政治传统中的“民本思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最高追求,《尚书》有言“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时期,对君民关系有了科学认知,“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识到民众在国家兴旺、政权得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家都在吸收着民本思想,尤其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更是为民本思想定了基本基调。荀子有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他们普遍认为,要让社会稳定,统治阶级必须关注人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自汉代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后,民本思想更是得到了传承与发展,西汉贾谊的“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明确提出“民为本”的说法。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政治民本思想主要体现着顺民、爱民、予民、化民等朴素观念。民本思想一直贯穿和发展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统治时期,但封建时期的民本思想主要是维护君主统治的需要,真正从人民立场出发,践行民本思想的是中国共产党。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追求中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就明确建立的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新制度。党的一大纲领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规定,党是“为无产阶级之间利益而奋斗的政党”。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的窑洞里向毛泽东提出了跳出中国旧政权兴衰治乱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同志指出:“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最广泛、最充分、最健全、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新时代的命题,是历史发展逻辑、理论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新路打破了历史周期率,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人民民主历史的新境界”。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兰州的现实践行
任何形态的民主都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实践形式,否则就仅是一个虚幻的观念。兰州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现实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首先,坚持民主协商、民主自治,坚持程序民主、实质民主有机统一。从本轮疫情防控过程来看,兰州市立足全局,及时做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并随着疫情传播得到控制,逐步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生产生活。其次,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全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配合社区参加抗疫工作,各街道党工委积极落实市上抗疫要求,科学谋划、严密部署,充分发挥党工委动员力,举全市力量,有效抗击疫情传播扩散,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后,全过程民主参与实践形式确保此次疫情防控高效展开。在疫情防控期间,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专家、学者、志愿者、普通民众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管、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不同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确保疫情防控高效运转,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图书馆讲师 张梦霞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