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敢于斗争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壮大起来,最终带领中国人民从荆棘坎坷、千难万阻中冲出了一条光明正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贯穿于党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于斗争中求得生存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陷危难、民族受欺凌之际,面对白色恐怖的笼罩,中国共产党人在危难时刻坚持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保守了党的秘密,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延续了革命的精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面对美国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军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回望党的这段历史,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鲜血,中国共产党在磨难中不断斗争,在斗争中求得生存,使中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于斗争中获得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一穷二白”的国民经济水平,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也难以保证。但中国共产党不甘于向命运低头,与贫穷、饥饿斗争,与低端、落后斗争,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从“石油会战”到“两弹一星”,从编制五年计划到提出“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努力奋斗、锐意进取,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国家实力得到了空前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重大改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顽强不懈的奋斗,实现了持久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共产党必将于斗争中赢得胜利
如今,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今的中国面临的各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西方国家频频挑起经贸摩擦,全方位对华施压,面对霸权主义,中国已不是100年前,一味退让只会被打翻在地,中国共产党必将以强有力的措施应对美国的制裁。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加大研发高精尖产业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不用再看他人“脸色”。面对经济制裁,中国正在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打压,是中国发展壮大必然要承受的外部挑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所有中国人要丢掉“西方向我们妥协”的幻想、勇于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始终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识,把斗争意志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在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艰苦复杂环境中淬火成钢,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在推动改革发展上敢于追求卓越,在维护人民利益上敢于挺身而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真碰硬,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讲师 赵 亮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