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建设营商环境 打造实践样本城市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市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会提出“要精准建设营商环境实践样本城市”,这为破解我市营商环境难点问题,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保障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根植之土、市场主体活力之源、地方发展生命之氧。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兰州如何“精准”建设营商环境,打造样本城市?科学合理建设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便是工作切入点。日前,在兰州市前一阶段确定的纳税、获得信贷、包容普惠创新、获得电力、登记财产、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用气、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等9个指标基础上,又将政府采购、执行合同、跨境贸易、市场监管、开办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6个具有一定基础、拥有独特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纳入实践样本范围,这意味着兰州市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样本城市又有新突破。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工作、政府与企业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引领政府职能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与行政性手段进行经济与社会管理,服务型角色相对弱化。政府“全能”,干预了很多本应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而这具有明显时代印记的政府职能特点,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场活力欠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计划经济产物——“全能”型政府职能便成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放管服”是改革的重要途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其目的便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放管服”工作有效推进的“抓手”,有利于政府对照相关指标,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明晰企业是营商环境的主要对象,强化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角色、行动,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新时代服务型政府。
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推进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改善营商环境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建立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提高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从而使城市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从政务服务、企业准入、市场监管、办理许可等各维度规范了政府行为、明确了工作内容,在制度框架的层面上促进营商便利性、优化市场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凸显政府竞争力。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补齐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解决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是优化改善营商环境、打造样本城市的“指南针”。
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强化政府和企业“亲”“清”关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就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了阐述。“亲”“清”二字的精辟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政商关系本质特征精准而生动地诠释,体现了政商之间既相处“亲密”又不失“分寸”的最佳状态和内在关系。“亲”,强调政府依法尽责真心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家爱国敬业、回报社会。“清”,强调领导干部在同企业家打交道时要清白纯洁不能以权谋私,企业家洁身自好、诚信经营守住法律红线。营商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引导政府对标指标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企业“亲”、“清”服务、促进发展,还要求领导干部坦荡真诚,与企业家交往中进一步摆正自己的“位”、画好自己的“框”、定位自己的“界”,从而保证政商关系是确定的、可预期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坚持用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引领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营商环境工作落实以及强化政府、企业“亲”“清”关系。把兰州市建成营商环境实践样本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相关各方应当多用精微之力、多积尺寸之功,把兰州建设成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为加快兰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师
田海峰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