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 走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一论述不仅体现了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的人民情怀,更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江山人民论的理论本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劳动人民是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换言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具有鲜明人民立场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阐释人的地位、实现人类解放发展的观点。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人类要获得解放,就要把人的需求和满足作为首要条件以实现人的解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把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看作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动力与源泉,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体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述,将新时代党群关系与百年大党远景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凝练升华为“强起来”的政治宣言,向全党表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展现了党造福人民的坚定信念,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群众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坚强意志。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述,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拨乱反正,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有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才有了经济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才有了改革开放的显著成效。党十八大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而且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中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直接理论依据就是人民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包括经济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超越与时代贡献。
人民标尺是江山人民论的实践标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论断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必将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中得以践行。早在201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因此,在新征程中人民标尺将是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
首先,要从根本宗旨上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多个领域,是真正全面的发展。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人民为中心走好兰州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改革开放至今,兰州市经济总量从小变大,经济实力由弱变强,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40余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然而,兰州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对外开放层次较低,民生保障短板明显。
“十四五”已然开启,全市435万余市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贯彻落实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述,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来统筹全市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在着力提升兰州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增强政府的公信力通过,通过改革创新,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全市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领域,推动深层次改革,如医疗、住房、教育和养老等,解决人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购房难”等民生问题,下大力气破解城市基础设施欠账的难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开启并走好兰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作者系兰州市社科院文化创意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韩晓东)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