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正文

坚守初心使命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2021-08-24 08:47:27 智能朗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段话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召力和指引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赶考”是古代学子们奔赴科举考试的一个通俗用语。1949年3月23日,正值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中国共产党即将走上全国执政地位之际,毛泽东在与其他领导同志的对话中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指出:不要做李自成,要考个好成绩。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今年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在百年庆典的隆隆礼炮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再次发出了要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动员令,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稳健、清醒和睿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传统文化中“赶考”的文化本义转化为政治寓意,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对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作为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新的自我定位和目标追求。以“赶考”来寓意勇于面对挑战、迎接考验,以“应考”来寓意党的长期执政,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和使命的历史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起点,朝向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困难矛盾更加艰巨,风险挑战更加严峻,疫情防控等任务更加繁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考试”的题目更难,要求也是更高,唯有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追求,始终保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质,攻坚克难,持续奋斗,才能答好新时代的答卷。面向未来,应对挑战,要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新的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中,要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这一根本路线,不断深入基层,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引导广大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一切工作都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二是要坚持不懈推动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不仅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保持朝气蓬勃的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吾日三省吾身。”自我革命不仅是我们党的一种认识,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我们党自身坚强有力、无坚不摧,党和人民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新的征程,我们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把党建成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组织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是要把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寄希望于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寄语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一语中的,新的征程,我们党必须培养造就一批信念坚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扎实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

“赶考”永远在路上。新的征程,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仍然需要大力弘扬“赶考”精神,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催人奋进的伟大号召,永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干劲和担当,传承发扬党的宝贵经验,继续经受考验,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把稳方向之舵,坚定必胜信心、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回答好新时代给出的考题,不断向人民群众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讲师)

李春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