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回顾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光辉实践,为理想信念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地坚定信仰、信念,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井冈山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光辉实践。一是进行“三湾改编”。1927年,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1)整顿组织、端正思想。在部队中通过谈心、召开座谈会、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此来增强革命必胜的信心;(2)以“支部建在连上”为原则设立党组织。支部设在连上,让党员真正参与到群众生活和学习中的模式有利于为各个连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3)成立士兵委员会,破除军阀作风。在军队中产生一种新型的官兵关系,官兵平等,经济公开,使红军战士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二是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7年10月,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最早的“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1928 年,毛泽东又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颁布,规范了红军战士的行为,是一次行为习惯的信念教育。三是发行党内刊物。《湘赣边界目前工作任务决议案》和《古田会议决议案》中都指出应该发行党内刊物,对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分享各级党部的工作及经验做法。这一时期,先后陆续印制了《赤报》、《政治简报》、《红旗》、《政治通讯》、《党的生活》等杂志,使广大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和政策有了充分的了解,提高了思想觉悟和自身的品行修养。四是厉行“洗党”。1928年,毛泽东和边界特委决定“九月以后,厉行‘洗党’”,主要进行组织上的清洗与整顿,“洗党”的对象主要是投敌、叛变、“反水”分子,还有出身和社会关系不好的,革命不积极的,不服从指挥的……在经历“洗党”之后,整个边界共有4000余党员被清洗,虽然党员的数量减少,但是思想得到统一,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组织信念也更加坚定。五是开办党团训练班。1928年,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团特委和湘赣边界党就联合举办了第一期党团训练班。训练班采用集中授课和实践的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向党员干部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内容;另一方面让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斗争实践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井冈山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刻启示。一是坚持以身作则,发挥率先示范作用。有说服力的理想信念教育,缺少不了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井冈山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用实际行动感染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仍然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在党的队伍中,也存在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井冈山时期,采用一种“诉苦”的制度,鼓励大家积极倾诉,鼓励大家把自己的不满及不良情绪全都倾泻而出,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意愿。人民群众在“诉苦”的过程中逐渐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信任,理解并支持党的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更加考虑到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意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也趋向复杂化。理想信念的教育必须要联系实际,准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信念教育对象的特点,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做到以人为本。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理想信念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红色故事会、真实人物现身说法、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将内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外在的实际行动。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师 王莹丹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