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正文

打造“产业兰州”的战略新选择

2020-12-01 08:41:40 智能朗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打造新产业将成为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核心问题,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结合兰州市的市情和发展条件,参考《建议》关于加强国土空间布局的政策导向,本文将就兰州市“十四五”规划时期,如何打造“产业兰州”的问题,提出如下决策思考。

调整行政区划打好区域基础

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从2021-2035年,有15年的时间。这个目标对于兰州市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预见到2035年之后兰州市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及其对现在规划的影响和要求。应对措施是,兰州市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充分考虑长远发展需要,特别是人口规模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建议兰州市的城市规划必须按照特大城市来考虑和进行。一方面,建议省政府采取行政措施调整兰州市周边的行政区划,尽快将兰州市的人口总量增加到国家规定的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标准,完全执行特大城市的政策;另一方面,建议设立和平区,将现在的雁滩、和平、龚星墩、青白石、定远、夏官营等合并,在和平镇设区,与兰州高新区合并,进行“一体化”管理,目的是为高新区的全速提升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规划建设三级产业经济圈

在调整兰州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大兰州经济圈,作为长远经济工程进行考虑和建设。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核心经济圈。范围: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平区、兰州新区。目标: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2500亿元,人均达到3万人民币,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30%,研发投入比达到2.5%。重点是打造兰州的主导产业群、企业群、人才群、科技群、枢纽群。二是辐射经济圈。县域: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红古区、临洮县、永靖县等;辐射定西市、白银市、临夏州等。目标: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以上,人均达到2万人民币,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到20%,研发投入比达到2%。重点是要打造大兰州与“1小时经济圈”之间的带动机制、合作机制、协调机制和辐射机制。三是外连经济圈。与陕西、四川、重庆、新疆、宁夏、内蒙古的全面对接,与周边省内外相关城市建立牢固的经济、技术、人才、贸易、融资合作关系。

兰州金融产业提级升档

金融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启动器和调控机制。如果按照特大城市做15年的长远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规划建设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规划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是我国许多发展快的地方的共同性经验,兰州已经明显滞后了。建议兰州市把这个问题作为规划的重点,作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工程来对待。经过多年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兰州市比较适宜建设金融中心的地段已经不多,现在的空间变已经小。金融中心不能够距离城市中心太远,又要考虑空间格局的美化和交通方便。兰州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要突出西北区域和民族特点,在开发丝路金融、西北金融、民族金融等方面注重塑造特色。要整合兰州区域的各种金融资源,高效配置金融资源,包括甘肃本地的银行资源、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源、外资金融资源、外地金融资源等。对于每种金融资源,都要有针对性的开发思路和策略,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兰州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甘肃的大金融体系。

振兴兰州传统装备和制造业

兰州市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工业项目落地最多的城市之一,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不能不考虑这些传统产业的处置问题。不论如何,兰州市要在将来成为西北的经济中心之一、丝绸之路重要的经济区段,必须重新打造工业优势。一是将目前的规模工业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和排队,按照可以改造、不宜改造、需要破产重组等几种情况进行分类,提出传统产业、传统企业改造的可行性方案;二是将兰州各地现有的战略性产业和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和排队,提出重点扶持和一般指导的计划,使这方面的相关企业有比较明确的发展考虑;三是按照国家战略导向,在智能制造等、纳米技术、重力子加速器技术、传导技术、城市信息化管理软件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和战略定位,全部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之中。

加快整合现代产业发展要素

兰州市是我国典型的“科技强经济弱”的城市,多年的实践证明,兰州不是没有人才和技术创新能量,而是没有利用好和组合好。所以建议兰州市政府,一方面对兰州现行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规定和政策进行疏理,并与其他地方的城市进行比较筛选,坚决放弃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政策,另一方面,在几个重大问题上尽快形成有利决策:一是规划建设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将盐场堡与青白石统一起来考虑,在青白市建设西北最大的生物产业园,将现在的几个医药产业改造成高档福利区;二是整合兰州的技术创新资源,建设具有隆重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是在和平规划建设大型高原夏菜加工出口工业园,培育加工出口优势,分散种植区域;四是规划建设中国(兰州)丝绸之路国家公园,围绕40公里风情线,瞄准国家黄河公园政策,进行重新设计。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决策咨询首席专家)

李含琳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