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党员干部不仅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系统深入学,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精神实质,领略贯穿始终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精髓。
一、人民至上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以此统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等等。在中国社会,“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是纯粹的思想实验,而是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建设乃至外交国防各个环节的基本遵循与现实形态。
二、斗争精神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饱含深情又旗帜鲜明地讲了这么一段话:“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的的确确,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没有斗争就没有动力,没有斗争就没有希望。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五百余年的演进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皆如此,今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改革发展更是如此。
“必须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同志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主张写进去的一句意蕴极为丰富、意义极为重大的话。近8年来,这句话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创新的重要保障。这句话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反复被强调、被重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第八个专题就是在讲斗争精神。既有利益格局、既有行为模式、既有思想观念、既有价值标准等等,都会力求“维持现状”。要想 “杀出一条血路”,不能沉迷于田园牧歌,不要幻想一团和气,而要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三、世界情怀
中国共产党深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独善其身,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更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过世界眼光,没有淡化过全球意识,而是始终把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放在一起谋划,在担负起优化改善全球治理责任的同时实现对国家的更好治理。这一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世界观”突出体现在对待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与态度上。
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去经济全球化、反经济全球化的动作频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中流砥柱,举起了捍卫推动改善经济全球化的大旗。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一种世界情怀,或者说是天下情怀来建构21世纪经济全球化,其核心价值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经济全球化把世界作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让所有人荣辱与共,不论大国小国,不论发达还是欠发达,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共赢、共商、共建、共享中,让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成真。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方案”,中国要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特色”名为“特色”,但眼光是世界的,情怀是人类的,思维是整体的。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的实践对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是管用的,至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独木桥”,“中国方案”提供了一条极其可靠而又现实的途径;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要想走出自己造就的国际乱局、国内困境两难局面,“中国方案”也是一剂良药而且还不苦口。
当然,“中国方案”不是局限于某一种具体的制度体制模式,也不主张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这是一种新世界观、新价值观和新方法论,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道路设计与制度建构。
四、知行合一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能变成只是拿在手上的箭,连说“好箭”就是不发射。好箭是用来打靶射“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拿“马克思主义”这个“矢”来射中国这个“的”,解决中国的问题。马克思有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知行合一。“我们说了不是白说,说了就必须做到”“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
正因为说到做到,知行合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转变作风反腐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知是真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行是真行,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精神把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以知之深推动行之笃,用行之实促进知之更新、更深。知行合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人民至上、斗争精神、世界情怀、知行合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正是这些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焕发出耀眼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二级巡视员、副教授)李一文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