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潜力股”到“长红榜” 兰州文旅持续升温成绩亮眼
近日,两份重量级榜单的发布让兰州文旅迎来高光时刻——在《新京报》发布的“长红城市榜30强(2025)”中,兰州凭借文旅产业的长效增长力成功入选;同时,携程发布的“2025亚洲100经典目的地”榜单上,兰州作为西北地区代表城市赫然在列。从曾经的“潜力股”到如今的“长红选手”,兰州文旅如何实现持续跃升?这背后是政策引导、文化赋能、产业升级与市场口碑的多重合力。
跨越式发展
推动“流量经济”变“留量经济”
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沉淀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历经沧桑的中山桥见证了兰州的历史变迁,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符号。黄河岸边悠悠转动的水车,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灌溉农田、滋养一方土地的故事,向游客展示着传统农耕文明与黄河水润泽下的独特风情。
过去,兰州常被视为西北旅游的“中转站”,游客匆匆停留一碗牛肉面的时间便奔赴敦煌、张掖等地。但近年来,兰州文旅以跨越式发展迅速打破了这一被动角色,以“黄河之都”为定位,强力推出“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品牌,推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
据统计,2024年兰州市全年接待游客超1.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828亿元,分别增长26.4%和27.5%。2025年清明假期,全市接待游客累计131.75万人次,较2024年上升20.57%,实现旅游花费58295.23万元,较2024年上升30.47%。
“夜金城”出圈
吸引游客快乐打卡
近年来,在商贸服务、文化娱乐以及体育健身等行业的助力下,兰州“夜经济”蓬勃发展,为市民及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健身、游览选择。同时,夜间文艺活动的增多更是进一步刺激了夜间消费,推动了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兰州夜市经济规模同比增长显著,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
“不要说游客,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兰州人,到了晚上也会时常出门逛夜市、逛公园、逛商场,随便到哪都开心。”市民闫军告诉记者:“可以说,兰州的夜晚正变得愈发温馨——黄河两岸灯光如昼,夜市人声鼎沸,24小时书店和深夜剧场悄然兴起。文旅发展的繁荣不仅拉动了消费,更重塑了我们市民的生活。”
的确,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中山桥、黄河母亲、望河亭等景点都是游人如织,张掖路及兰州老街等特色街区人气爆棚,大众巷新光夜市等夜市景点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今年以来,一个繁华舒适、暖心暖胃的“夜金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牛大”领衔
打造“美食+旅游”消费闭环
兰州的美食文化也是底蕴深厚。兰州牛肉面作为城市名片闻名遐迩,看似简单的一碗面背后却是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制作工艺,从选肉、熬汤到拉面,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兰州人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这种美食文化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更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成为兰州文旅发展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从精心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让拉面技艺与文化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到出台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利好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牛肉拉面成为兰州文旅的闪亮招牌到全方位整合产业链,时下,兰州市正以“一碗面”为纽带,串联起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开启兰州牛肉拉面从本土走向全球的新征程。
虽然兰州牛肉拉面是城市的第一张名片,但文旅部门却并未止步于此。截至目前,兰州已通过举办“兰州美食节”、推出“小吃地图”,将灰豆子、甜醅子、手抓羊肉等特色美食打包推广,迅速形成了“美食+旅游”的消费闭环,进一步推动文旅市场活力四射,助力吃、住、行、游、购、娱全面繁荣,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拥抱新媒体
播撒“诗与远方”的种子
近两年,兰州在文旅营销方面不断创新,打破了以往保守的形象,积极拥抱新媒体的浪潮。其中,兰州文化和旅游局发起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兰州文旅短视频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网友和摄影爱好者积极参与,共有来自北京、宁夏、陕西等十个省(区、市)的近千名选手和20家团体报名参赛。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语言,生动展现了古老金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用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为兰州发声,为金城代言。
网红们拍摄的兰州夜景视频中,璀璨的灯光映照在黄河水面上,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古老的建筑交相辉映,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兰州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成功播下了无数颗向往“诗与远方”的种子。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兰州夜景”“黄河落日”等话题更是播放量超10亿次,中山桥灯光秀、兰州老街汉服巡游等内容屡登热搜。
其间,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开启了数场高人气的专题直播,邀请网红大咖、文旅专家、金牌导游出镜,单场本土农特产带货销售量超过了3000万元。此外,兰州市文旅局近日还主动出击,成功举办了2025年兰州文旅(重庆)项目招商暨文旅资源推介会,以“黄河之滨也很美——览黄河风情,品烟火兰州”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兰州文旅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潜力,推动了兰州与重庆在文旅领域的进一步深度合作。
夯实硬实力
书写“长红榜”新传奇
近两年来,随着文旅热不断升温以及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兰州的游客口碑也在不断发酵。游客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兰州的美好旅游经历,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那些品尝过兰州美食、欣赏过黄河美景、体验过兰州文化的游客,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遍布全国的兰州文旅“义务宣传员”。这种游客口碑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了兰州文旅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使得兰州在“长红榜”上的地位更加稳固。
“兰州文旅的崛起并非偶然,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红’,仍需在文化深度、产业创新、服务体验、品牌塑造等方面不断努力。”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毛玉铎表示:“只有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才能真正从‘网红城市’升级为‘长红之城’。未来,我们只有继续坚持差异化发展、精细化运营,努力实现‘硬实力’与‘软文化’的双轮驱动,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文旅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从潜力榜到“长红榜”,兰州文旅的不断升温并非偶然。底蕴深厚的文旅资源、创新的营销手段、不断完善的旅游设施、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游客口碑的良性循环共同铸就了兰州文旅如今的辉煌。正如携程报告所述:“兰州正从‘西北枢纽’蜕变为‘亚洲旅行新经典’。”未来,这座黄河畔的城市有望书写更长的“红榜”传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