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如何发展银发经济,更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2025-01-11 07:00:00 智能朗读:

从《“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到2024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再到2025年兰州市两会召开,银发经济引发各方关注。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测算,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如此多的老龄人口,为银发经济市场发展提供了充足潜力。今年兰州市两会上,如何进一步发展银发经济也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关乎民生 拥抱银发时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根据“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近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已达10万亿规模,预计于2027年突破20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在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从关键小事入手积极回应老年人关切,让老年人生活得更便利、更舒适、更幸福,成为我市积极探索的服务方向。

市人大代表邹伟芳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考察了解老年人用餐难问题,并听取意见建议。她提出,要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社区助餐新模式,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希望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用地保留、信息共享等政策措施,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颐养。”

市政协委员张凯利和周凡贻认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凯利和周凡贻在《关于推动兰州市银发经济发展,提升老年消费质量的提案》中提到,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一批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对现有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通过投资、捐赠等方式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多元供给 助力“老有所养”

养老辅具添加一些老年人用不到的“花哨”功能,影响产品的正常操作;智能设备操作麻烦让老年人“不敢用”“用不好”……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解决养老产品、服务“不适老”问题。

市工商联提交的集体提案中提到,要全力优化适老化出行体验。为了让便捷实惠的地面公交成为老年人的“心头好”,可以在沿途公交牌使用“大字版”、配备发车语音提示等,也可开设一趟适老示范专线,设置低地板、低入口等,方便老年人上下车。市人大代表于博说,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康复医疗,扩大康复治疗项目医保覆盖范围,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让更多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当前部分先进且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如智能化康复器械辅助训练、虚拟现实康复技术等,这使得部分患者因经济考量而放弃最佳康复时机。建议医保部门考虑逐步将此类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根据临床疗效与患者需求评估,动态调整报销项目,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加速布局 养老服务新业态

老年人口持续增长,不仅在数量上要求养老服务满足基本需求,更在质量上提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新期待。

市政协委员王昊长期关注“新老人”群体的消费潜力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介绍,“新老人”是指年龄在60至69岁的老年人。“目前我市在新老人消费产品、文娱服务、健康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存在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不能满足全市老年人消费持续发展迭代的需要。”他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加强与相关平台经济龙头企业合作,以一级平台多级联营模式,搭建老年人消费需求与供给对接服务平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杨昕

责任编辑:钟磊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