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2024年度“百强乡土人才”风采 深耕现代农业 带动乡亲致富 ——记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公军

2024-11-07 09:04:38 智能朗读:

进入11月,天气渐冷,但皋兰县什川镇下泥湾村迈绿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温室里却温暖如春。茄子、油麦菜、黄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基质技术栽培下的西瓜、南瓜也丝毫不受气温的影响舒展着枝蔓。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公军从兜里掏出一部手机,简单点击了几下,安装在温室顶端的滴灌设备就喷起水来。

发誓做一个有本事的新型农民

出生于1973年的魏公军,自小跟随父母在田间耕作,深知农民的辛苦和不易,他很早便发誓要做一个有本事的新型农民。为此,在长年累月的劳作中,他不断学习总结,摸索出了一条科技加持下的农业致富路。

“我们这片地区村民大多种植茄子,有的种的是大棚春茄子,有的种的是秋茄子。两个时节种植的茄子,授粉期、病虫害防治、用药量、浇水量等都不同,我从事农业种植20多年了,第一次种茄子缺乏经验,损失不小。为此,我多次请教县上的农业技术人员,闲余时间就看些理论资料学习种植技术。”魏公军不仅好学好问,还勇于尝试,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他总是先找科学依据后实践,用他的话说,这些经验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他是一个热心人”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魏公军积极争取县镇村各级支持,于2012年成立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为什川镇上、下泥湾和河口村850户农户,提供农资供应、田间管理、技术培训、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服务和信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一般情况下,遇到问题的村民可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拍成视频发到群里,让魏公军远程“诊断”。春耕时节,他到田间地头给村民讲解催芽种植技术;夏季,他会给大家讲解杀菌灭虫技术;秋天,他多渠道帮村民销售蔬菜;冬日农闲,也会组织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2015年他成立兰州迈绿达农产品有限公司,让合作社与市场接轨,引导本村125户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设施基础条件,多茬种植时效蔬菜,每年种植速生蔬菜达到7至8茬,年收入达到3万至4万元。

“魏公军是个热心人,合作社发展起来以后,他还让我们附近的村民来到合作社打工挣钱,我们就又多了一份收入。”村民魏代红对记者说道。

为了回馈社会,魏公军协调公司与附近三村困难农户签订了贷款带动脱贫致富分红协议,2019年至2022年间,带动当地贫困户235户,4年分红累计94.4万元,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再度开启新篇章

“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善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我大学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他也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时候还会借我的专业课书籍去看。”魏公军的女儿魏凯婷对记者说。

近年来,在电商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魏公军也开始尝试将本地优质农产品以订单形式放到网上售卖,并与多家物流企业合作开启了“电商配送”销售模式,2023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10万元。为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他还带领团队探索发展农耕研学体验农业,承担兰州市中小学生课外劳动教育活动,2023年先后接待学生6000多名,使农耕研学体验农业成为什川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一张名片。“农耕教育一定会给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也会一直致力于此。”魏公军如是说。

2017年以来,魏公军先后获得“兰州市第二批农村骨干人才”“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农民丰收节种养能手”“兰州市第三批‘乡村致富之星’农村技能人才”“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