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生活垃圾转运站“变身” 着重对站点外观、地面、防水、除臭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
今年,兰州市城关区被列为 2024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地区之一。作为此次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期,城关区13个生活垃圾转运站改造升级工程全部完工,着重对站点外观、地面、防水、除臭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添置。
“转运站内以前垃圾污水横流,因为车辆重量原因,出水口比工作台高,污水流不出去,我们要用大扫把、铁锹等工具把污水弄出去,忙起来的时候清扫不及时,直接影响垃圾转运效率。现在重新做了地坪,污水能顺着流下去,环境好了,人力也节省了。”城关区环卫工作中心生活垃圾收运队网格管理一站副站长秦淑贵说。
在禄家巷垃圾转运站,记者看到改造一新的站点宽敞明亮,外观设置和五泉老街的门牌风格统一,内部空间也新增了墙围、除臭喷淋、分类垃圾桶等设施设备。“以前这个转运站的墙体特别难清洗,我们用高压水枪冲完还得使劲擦洗。现在用了防腐蚀、耐损耗的材料,还做了墙围,清洗方便又美观。”站内工作人员说。
自改造项目确定以来,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中心反复与转运站一线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转运站实际问题,并积极参考借鉴其他城市在垃圾压缩、除臭除异味等方面的技术工艺,与建设单位沟通,不断调整改造方案。“这是转运站内新装的智能化喷淋除臭系统,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它会自动开启高压喷嘴,将除臭剂和消毒剂均匀喷洒到压缩机、转运车等核心位置,快速消除异味,降低转运站异味扰民、渗滤液泄漏污染周边环境等问题。”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中心生活垃圾收运队业务股股长刘晓说。
“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后,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转运站内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为后续的分类运输和处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我们将在各转运站放置‘两网融合’设备,进一步筛选一些有回收价值的物品,如纸张、塑料、金属等,有效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垃圾分类科工作人员邱子恒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见习记者 程文秀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