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向阳而生·聚焦积石山灾后重建 村里的“大当家”百姓的贴心人 ——访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克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辉林

2024-09-27 10:22:10 智能朗读:

“乡亲们的事我干不好,我脸上没光,羞得很。”张辉林反复说了几遍。

张辉林是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克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位56岁的大嗓门书记。他不仅嗓门大,说出的话也都能“落地”。他的事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真实实带领村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用另一种方式概括更直观:临时办公点墙上挂了九面锦旗,其中三面上写着“人民的好公仆”。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在救援力量到达前,张辉林等人抢抓黄金救援时间,组织村民自救,与生命赛跑;在灾后重建中,他们又作为主心骨,“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使得受灾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第一时间行动

“27名党员,立即到位!”“大家不要怕,听我指挥!”当时余震还在继续,救援人员尚未赶到,但听到张辉林的“呼喊”,许多人心里顿觉有了主心骨……

彼时,最先到达的村民发现,张辉林已经不顾危险爬上废墟,徒手清理木制房梁。“下面压了两个人,快挖!”听到张辉林的喊声,村民纷纷开始救人。不知是张辉林使劲过大,还是屋顶木椽在地震中断裂,张辉林突然间拽着半根木椽,一个后滚翻从废墟上滚了下去。爬起来的张辉林头被撞破流着血,但他仍坚持继续救人。

这是积石山6.2级地震后一两个小时内,真实发生在大河家镇克新民村的场景。地震中,克新民村距离震中很近,房屋倒塌较多,在黄金时间救援就是与生命赛跑。

深夜带领村民救人、白天联络抢险救灾、安置受灾村民……张辉林头上的伤口有2厘米,但他全然不顾,不停地忙碌着。实际上,在地震的两个月前,张辉林才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算是还处于术后康复阶段。

“地震刚发生时,村民一见我就哭,我也跟着哭,家园毁了……”想起这些场景,张辉林又红了眼眶。村民无家可归都挤在帐篷里,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张辉林必须顶住压力,展开自救。他说:“我是‘当家人’必须给大家鼓劲啊!”据了解,地震发生后,张辉林利用离群众近、熟悉村情户情的优势,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自救,配合救援力量迅速开展人员搜救、帐篷搭建、物资分发、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石山县紧急抽调了17名经过专业化管理的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扩大了村级党组织队伍,提振了村干部投身灾后重建的信心决心。

墙上的九面锦旗

我们见到张辉林时是在村委会临时办公点。这是两间平房,很拥挤。说是拥挤,却别有洞天——小屋内挂着七面锦旗,大屋内挂着两面锦旗和“州级文明村”的牌匾。

锦旗上写道,“舍生忘死救人民,恩重如山鱼水情;群众的主心骨,人民的好公仆。”

这些锦旗里,不仅有张辉林救援中冲在一线的情义,还有灾后重建阶段的担当。

从救援转入重建后,张辉林更是被“赶”着跑的:一开始,白天召开知情大会纾解村民焦虑情绪,晚上逐个板房检查、提醒注意煤烟;24小时电话畅通,接听处理村民们的各种矛盾纠纷;大家没家了,有事没事只能找张辉林;3月份起,集中开会、针对性走访,宣传集中安置和原址重建政策;之后,各类施工开始,村民忙,张辉林自然更忙。

“动员大家集中安置的时候其实是很难的,毕竟‘故土难离’。”张辉林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村民讲解安置房基础设施全、生活便利等各项利好,终于顺利完成107户村民的房屋安置工作。

“这些天,嗓子基本一直是哑的,电话接打得耳膜都疼。也没睡过几个好觉,总感觉有事没干完。”张辉林一边带着我们察看村民房屋装修情况一边感慨道。

张辉林是2016年9月回乡任职的。在这之前的20年,他在新疆承包工程植树,带领克新民村的数十名村民为数个山头披绿,而也正是这个时期,练就了他突出的组织能力。

走马上任后,张辉林带领村民通过修路等各种途径致富。逐渐地,“有事就找张书记”在村内外流传开来。地震后,以村集体名义将村民闲置土地按每亩8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以每人每天100元务工的形式帮扶村民增收,张辉林的能干敢担当被口口相传。

诚心诚意办事

采访中,看着张辉林和村民打招呼或是攀谈的状态,记者明显感觉到,他在村子里很有威望。

“在克新民村,张书记确实诚心诚意为村民办事,公道、正派,名声很好,威望很高,是大家的主心骨。很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他一去就解决了。”25岁的张正林来克新民村工作4个月,他说张辉林就是想象中村党支部书记的样子。

记者采访完天已黑,张辉林还拽着大家去自己家吃饭、聊家常。“我的儿女都工作了,家里无后顾之忧,可以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村上。”张辉林说到动情处,“我一直把乡亲们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乡亲们的事我干不好,我脸上没光,羞得很!”

我们问:“今天采访一路,看到您在村里的威望很高!”听到此,张辉林竟然有点害羞,突然收回大嗓门,吞吞吐吐地说:“算认可吧!”

是的,自古硬汉也柔情。

■记者手记

张辉林,年过半百,地震灾难面前,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党员和村民全力救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的好公仆”的深刻内涵。从废墟中救人到灾后重建,他始终冲在一线,把乡亲们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用担当和奉献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张辉林不仅是个硬汉,更是个有情有义的长者,他让记者看到了基层干部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志彬 张鹏伟 杨昕 李庆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