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台机械轰鸣 多标段同步作业 阿干镇烂泥沟避险安置点一期工程托起千户居民“安居梦”
编者按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连日来,我市各县区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紧抓已集中开工的多批次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赶节点,抢工期、抓进度,全力以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持续不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为全景展现我市各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热潮,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项目一线,看现场、问进度、聊发展,为您讲述一个个项目建设“进度条”里的奋进故事。
土方运输车辆有序进出、挖掘机振臂挥舞、基坑支护等作业有条不紊……近日,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烂泥沟避险安置点一期工程(含东果园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地,记者看到了一幅“热辣滚烫”的施工景象。
阿干镇烂泥沟避险安置点一期工程,是七里河区第三季度开工的三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0.02亿元,位于七里河区八里镇东果园村,总用地面积约119.093亩,容积率2.8,绿地率35%,新建住房1271套,停车位1293个。实施主体为兰州市七里河区民生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走进项目建设现场,南北两侧两个大型工地映入眼帘。七里河区城投公司工程部部长金彬向记者介绍,“南侧是项目D区,由3栋高层住宅建筑、商业及配套的地下车库等功能用房组成,住宅总户数418户,总停车位464辆;北侧是项目E区,由6栋高层住宅建筑、1栋多层商业及配套的地下车库等功能用房组成,住宅总户数799户,总停车位829辆。”
记者来到项目E区工地内,只见百余名施工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工程现场总负责人窦凯介绍,“项目现场作业人员有180人,各类挖掘机、土方车辆、喷浆支护等施工机械百余台,三个标段同步施工。每周,我们都会召开项目进度协调会,三班倒不间断作业,确保720天完工的最终目标。”
“这个区域地处采空区和塌陷区,现在已无法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性。”据金彬介绍,七里河区阿干镇烂泥沟民房多在泥石流沟两侧依山而建,且大多是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低层建筑,结构均为砖木或砖混结构。由于区域环境地处二阴地区,降雨降雪较多,极易使地面塌陷造成地基基础沉降,结构失稳导致屋面渗漏,加之室内设施落后,又无任何消防设施,存在很大消防安全隐患。
经2017年3月调查摸底,阿干矿区重点采煤沉陷区范围内共有住宅受损户5990户,人口18996人,房屋受损面积399258平方米。其中阿干镇住宅受损户4916户,人口14937人,房屋受损面积285138平方米。这个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让沉陷区内所有居民能够搬离已经开裂的危房,圆他们的“安居梦”。
记者了解到,东果园村由于长期存在私搭乱建现象,出现杂乱、陈旧、矮小建筑群落,导致公用配套设施无法完善,居住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低收入困难群体,没有能力改造危旧住房,购买新房难度较大。若不对东果园村区域进行提升改造,将从整体上影响到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尽管如此,但这里也有天然的自然、地理优势。金彬告诉记者,“项目距离石佛沟景区2公里,距离市区13公里,周边商业、教育、交通配套完善,项目建成后将极大解决阿干镇烂泥沟、东果园村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改变周边城市形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的信息是,七里河区将对沉陷区生态环境进行大面积修复,使之恢复原来的青山绿水。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新的产业,来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采煤沉陷区经济社会整体转型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见习记者 王程君 文/图
责任编辑:钟磊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