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一个典型就是一根标杆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2024-08-16 06:58:10 智能朗读:

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7月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397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100个全国退役军人模范单位、80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退役军人王琼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兰州市城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荣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

构建“部站融合”工作新格局

——记兰州市城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兰州市城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全覆盖”要求,坚持政治上高站位,工作上高标准,强化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全力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之家”,创新服务保障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维护等工作,共建立三级服务中心(站)198个,服务保障退役军人6万余人,申领发放优待证5.2万余张,帮扶3260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0余件,帮扶援助4000多名困难退役军人,构建起了“部站融合”工作新格局,为城关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城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现有服务对象60267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2396人、无军籍职工1827人。2019年5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以来,按照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安排部署,紧紧围绕“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目标,夯基础、建机制,优服务、提质效,着力打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聚焦基层基础,全力完善保障体系。按照国家、省市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要求和政治文化建设“五要素”标准,全面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站)198个,紧紧围绕工作运行保障、思想政治引领、信息采集整理、就业创业服务和矛盾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先后9次对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提升了服务保障体系工作人员服务退役军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思想融合、部站融合、阵地融合、人员融合、职能融合、机制融合、信息融合”的方式,构建了街道服务站和基层武装部工作新格局,为25个街道服务站配备55名在编专职工作人员从事退役军人和武装工作,实现军人从入伍到退役全过程“无缝衔接”和“一站式”服务。

聚焦维护权益,全力提升服务质量。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工作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落实省市“事心双解”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和代办服务机制,配备街道、社区服务站信访代办员25人、信访信息员175人,全面充实人员力量,提升工作质效。通过“线上联系、线下见面”等常态化联系方式,及时收集退役军人反映诉求,建立台账清单,积极协调解决,累计接待3500人次,解决各类诉求500余件,合理诉求办理满意率达98%以上。

聚焦帮扶解困,全力增强服务能力。坚持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服务退役军人。着力提升就业帮扶能力,累计开展22场退役军人及军属专场招聘会,动员900余家次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5000个,推荐退役军人就业3260人。协调安排527名下岗失业退役军人参加公益性岗位。鼓励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带动368名退役军人就业,扶持帮助28名退役军人创业。着力提升自主创业能力,通过“培训+就业推介”等多种方式,联动为退役军人提供了汽车驾驶、无人机驾驶操作、互联网营销、运动训练师等技能培训项目,增强了培训实效,拓宽了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渠道。累计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军人1100余人。着力提升关心关爱能力,将全区121名困难退役军人纳入低保范围,为符合条件的186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优先配租了公租房。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期间,慰问困难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军人家属等人员5000余人,累计发放慰问金300余万元。联合省、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和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为12名有听力障碍的困难退役军人配置助听器,为20名家庭困难退役军人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聚焦优抚优待,全力营造浓厚氛围。坚持多举措凝聚社会正能量,营造浓厚“尊军崇军”氛围。开展“城关最美退役军人”暨“城关最美军嫂”选树活动,共评选个人30名、集体2个,并逐级推荐参与国家和省市选树活动。按照“四五六”工作法,开展“迎老送新”活动100余次,为448名立功受奖官兵家庭(其中二等功16名)送喜报和奖励金。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工作。截至目前,建档立卡6万余人,申领优待证5.2万人。同时,联合兰州万达广场商业管理公司及135家商户打造“双拥街”,与辖区100家酒店宾馆签约打造“军人驿站”,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推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脱下绿军装穿上蓝警服

——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琼

王琼,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退役军人,她把服役部队的“喀喇昆仑精神”带到了社区工作中,把部队严谨的作风和一心为民的情怀融入日常工作中,用心用情守护着辖区居民的平安。

平安建设的“邻家小妹”。王琼从军营到警营,脱下绿军装穿上蓝警服,王琼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今年36岁的王琼已有14年的从警经历,14年来她始终牢记“我是一个兵”的初心使命,积极践行“有困难找警察”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守正创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共治、共建、共享新模式。七里河区小西湖街道西津桥社区总面积0.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83人、暂住人口1482人,是汉、回、蒙、满等多民族聚集区,为了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琐碎事务,她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力量,组织辖区民兵等建立了“民警、民兵、民宗——三民服务小分队”,发挥群众自治力量开展治安巡逻、邻里矛盾调解、宣传反电诈等工作。王琼日常大量的工作就是协调解决辖区群众纠纷和矛盾问题。为了方便群众,她主动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与住户建立微信工作群,向社区群众承诺做到“三个随时”,即“随时叫,随时办,随时帮”。只要群众有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冲过去。在西津桥社区,王琼走街串巷的身影早已深深烙刻在辖区百姓的眼中。辖区群众说,小姑娘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踏实。而正是这些辛劳付出,换来辖区居民矛盾纠纷大幅下降、遵纪守法蔚然成风、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护佑一方的反诈先锋。王琼所在的派出所是全国枫桥式派出所,近年来,她针对电诈犯罪频发高发的现状,结合辖区治安实际,逐户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小程序,经常利用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与派出所的西湖“蓝盾”义警、社区网格员一起走街串巷,一边了解熟悉人员情况,查找治安隐患,一边逐人推广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金钟罩”小程序,通过真实案例讲解诈骗手段、方式,提高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能力。经过王琼创造性的工作,辖区反诈宣传入户率98%,“金钟罩”小程序受保护人数10943人,10000余人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面对面精准劝阻1000人次,挽回群众经济损失600余万元,辖区没有发生一起电诈案件,连续两年被兰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评为“无诈社区”,她连续7次被评为兰州市公安局“反诈之星”,并荣立三等功1次。

群众满意的“社区百合”。翻开王琼的工作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台账。而在这些文字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是一名人民警察,我只是想做好工作,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帮助群众,用自己的努力守护百姓平安”。到七里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工作后,王琼利用小兰帮办、警务终端、二维码门楼牌、建设智慧安防小区、综治中心协同等科技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服务社区群众和打防管控能力水平,以及建设文明城市、文明小区、平安城市、平安小区的成效,让传统的脚板勤务变成了智慧服务,网上办、家里办、线上办、预约办、社区警务室办成了解决群众急难愁办的“居民之家”。王琼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让辖区居民连竖大拇指称赞,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百姓心中最满意的高兴事儿。王琼还热心公益事业,联合国儿童基金项目“月捐为救灾”活动中、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里都能够看到王琼的名字,10多年的无偿献血经历让这个充满能量的人民警察、满怀爱心的退役军人散发着光芒。2021年,被甘肃省公安厅和西北空军招飞中心评为“年度空军招飞政治考核工作先进个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王琼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着群众的幸福和社区的平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 通讯员 康世杰 文/图

责任编辑:钟磊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