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朱祖祥 战场上他用无线电波传递命令和情报

2024-05-22 09:04:33 智能朗读:

老兵朱祖祥

扫码看视频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用手指敲击电键,用无线电波传递命令和战场情报。他们就是报务员,老兵朱祖祥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91岁高龄的朱祖祥身体依然硬朗,精神矍铄。回忆起抗美援朝的岁月,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17岁初中毕业 穿上戎装学通信

朱祖祥是兰州人,1950年,17岁的他即将初中毕业。当时,部队要在青年学生中征召新兵,朱祖祥立即报了名,报名地点就在今天的畅家巷。参军后,朱祖祥跟随部队到了西安,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学制3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战场上急需要报务员,3年学制被压缩为一年半。

“早上6点起来,一直到晚上10点,这段时间都是学习。学员来自好几个省,都在第一通讯学校学习。”朱祖祥说。1951年底毕业后,朱祖祥随部队开赴朝鲜,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军部任报务员。

部队从西安出发,先到吉林省通化市住了20多天。“入朝时间正好是1月份,气温在零下30多度。当时坐的是闷罐子车,里面放点稻草,大家就在上面吃饭、睡觉。”朱祖祥说,“我们从丹东乘火车过鸭绿江后,到了朝鲜的新义州。鸭绿江大桥之前被美军炸毁多次,每次我们的修桥部队都会很快修好,因为每天都有部队和大批的军用物资要运到朝鲜前线去。”

朱祖祥入朝时,朝鲜老百姓每天都处在战争的恐惧之下,家家户户晚上不能开灯,窗户都要堵住,很少看到老百姓的房子开着门窗。美军飞机经常轰炸中朝边境,炸死了好多老百姓。“所有官兵必须谨慎小心,不能干扰老百姓的生活,要保证老百姓的安全。住在哪个地方,防空要做好,同时要给老百姓以帮助。他们缺衣少食,要及时给予帮助;他们受伤了,要及时给予治疗。”

行军路上,朱祖祥在心里暗自发誓:“打仗肯定会死人,完成好任务,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

报务员上传下达 反馈战情

在朝鲜战场上,报务员的工作就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利用电台保持与指挥部和部队的联系,及时传递重要情报和命令。敌人会不断地监听和干扰无线电信号,如果命令无法及时传达或情报被敌人获知,后果不堪设想。将命令及时传达下去,把战场的情况及时反映上来,这就是朱祖祥的任务。

战场上,报务员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他们常常身处狭小、潮湿的掩体中,周围弥漫着硝烟和尘土。头顶时不时有炮弹呼啸而过,炸起的土石如雨点般落下。朱祖祥和战友们就蜷缩在这样的空间里,全神贯注地操作电台收发情报。有时,炸弹在附近爆炸,强大的冲击波让掩体剧烈摇晃,尘土簌簌而下,随时会将他们掩埋。但朱祖祥丝毫没有被吓倒,他紧紧地抱着电台,如同守护着最珍贵的宝贝。

穿越危险重重的封锁线

朱祖祥说:“朝鲜战场上,我军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很多步枪还是三八大盖枪,还有很多是解放战争时期淘汰下来的。更大的问题是制空权不在我们手里,敌机随时会来轰炸。”冬天,部队白天不能行动,好在朝鲜的冬天时常下雪,多日不化,朱祖祥和战友们都是把衣服翻过来穿,将衣服的白色里子穿在外面。每个战士还有一条白床单,大家将床单披在身上背着背包走,以减少被敌机发现的可能性。

朱祖祥记得,有一次,他们需要穿过封锁线才能到达前线。“晚上敌机上投下的照明弹,把地上照得清清楚楚。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冲过去。飞机在天上飞着,子弹随时打下来,当时伤亡很大。”朱祖祥和电台班的战友是乘坐汽车穿越封锁线的,车刚刚发动,飞机就过来投下炸弹,有两个战友当场牺牲了。

席地而坐发报 背包就是桌子

经过层层封锁线后,朱祖祥到达前线,前线的情况更加严峻。“报务员随时随地要开展工作,每个部队都有联络员,联络员大部分是朝鲜族战士。我们一人有一个3斤重的被子,还有一个小褥子,电台班的战士还配备了马匹。”朱祖祥说。

作为一名报务员,保密性要强,警惕性要高。电台班住在山里,是用木头垒起来的房子,地下铺上稻草,屋顶也是稻草搭起来的。部队每到达一个地方,要立即把电台架起来工作,晚上点上蜡烛继续收发电报。野地里没有桌子,他们就找个高一点的地方,背包一放,坐上就行。其他背包放电台,放上以后就开始工作。

掩体墙壁上火星四溅 他依然沉着发送情报

虽然大多数报务员都在指挥所工作,不会面对面与敌人刀枪相见,但是朱祖祥却经历过在前线与敌人面对面的情况。

朱祖祥一共去过前线三次。一次战役中,朱祖祥被抽调去前线,对面的敌人是美军骑兵第一师。前线距离敌人两三公里,隔山相望。战斗中,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敌人袭击。有一次,朱祖祥正在紧张地发送情报,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敌人的进攻开始了。子弹在掩体周围嗖嗖飞过,打得掩体的墙壁火星四溅。但朱祖祥没有丝毫退缩,他沉着冷静地继续发送着情报,直到完成任务。

“离敌人比较近,在随时可能牺牲的情况下,要完成战场情况和指挥部命令的传递,这个任务比较艰巨。部队主攻时,必须保证这个团在这次战斗中的一切都要通过指挥长指挥,也就是通过我的电报传达。电报是主要的手段,都是密码电。比如什么时候打、怎么打、哪个人过哪个地方、哪个连过哪个地方、打的过程中战场情况怎么样,这些情况都要及时反映上来。”朱祖祥说。

朱祖祥将电台打开,耳机一戴,就开始联络。“我们发的电报都是阿拉伯数字,密码都在里面,密码一个星期换一次,必须记住。”朱祖祥说,“报务员的任务和前线作战一样,十分艰巨。第一时间要准确,联系几点几分就是几点几分;第二耳朵要好,马上就要听到信号,在战斗情况下,枪炮声、飞机声、汽车声,都会干扰听力。敌人还有干扰台,时刻放出干扰电磁波,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听力的时候了。”

停战的消息 他最先得知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朱祖祥第一时间知道了停战的消息。他的第一感受是:“胜利了,终于可以回家了,这是无数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换来的!”停战的消息在战士们中传开,大家笑着抱在一起,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期待着能够过上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们的战士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为我们赢得了和平与安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你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希望你们能够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朱祖祥眼神坚定地说。

朱祖祥

兰州人,1933年出生,1950年参军,1951年入朝,1958年回国,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报务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实习生 陈静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