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为何防不胜防 反诈民警解读如何实现天下无诈
兰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电信网络诈骗犹如一颗毒瘤,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不法分子的手段变化多端,让人防不胜防。无数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受害者,不仅财产受损,生活也被搅得一团糟。那么,电信网络诈骗为何如此猖獗,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实现天下无诈的美好愿景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电信网络案件侦查大队大队长李谦,听他深度解读如何实现天下无诈。
1
警方时时预警 为何还有人上当受骗
很多市民发现,在小区物业群或社区群内,辖区派出所民警每天或每周都会发送电信网络诈骗预警案件,提醒大家时刻防范,但仍有市民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和受害者。
家住金砂茗苑小区的孙女士表示,她是一家私企的财务人员,每天都会关注公安部门发布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她认为,之所以有人上当受骗,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诈骗离他们很远,认为自己不会被骗。
“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更容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他们自以为有认知自信,不关注任何反诈宣传,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被骗。还有一些人喜欢钻空子,喜欢在网络上‘薅羊毛’,认为足不出户就能‘日赚斗金’。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法,就等着猎物一个不小心栽进去。”居住在银滩花园小区的张先生说。
“有些老人无法分辨复杂社会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却与网络信息时代脱节,往往听不进他人的劝诫,轻易相信其他说客,执意在一些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直至钱款被转走。”天骄嘉园的宋女士家中也有老人,为了防止老人受骗,她还特意将老人的手机设置为拒接所有陌生号码。
受害者杨先生表示,他翻看短视频时添加了一个网络好友。对方表示可以带他轻松赚钱,杨先生便在对方的一步步引导下操作,最终被骗了1.3万余元。“我以为可以做点副业,赚点小钱,没想到最后被骗了。还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杨先生说。
2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稍有不慎就会上当
利益诱惑、仿冒身份、网络交友、虚假消费等等,这些诈骗手段大家都了解吗?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难以识破,原因之一是其手段的不断翻新与极高的隐蔽性。
“目前,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说法不一,根据国家反诈中心发布的类型看,主要有12大类、38小类。众所周知的‘杀猪盘’是虚假理财的一类,还有消除虚假征信、冒充客服退款等,‘百万保障’是冒充客服退款衍生出来的一种诈骗方式。”李谦说,“比如你注册了一个天猫会员,每个月扣500元,你不取消这个业务,那每个月都得扣,一年要扣几千元。如果你要取消,那么他们给你一个链接,让你去指定的网址操作。当你按照人家的指导操作时,就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直至你的钱款被骗走。诈骗分子借助先进科技,通过网络、电话等各种渠道,精心编织出虚假的信息罗网,让受害者在浑然不觉中落入陷阱。他们可能会伪装成公检法人员,恐吓受害者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其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也可能冒充电商客服,谎称受害者购买的商品有问题,可以退赔,需进行一系列验证操作。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每一个都惊心动魄。”
3
一直在和骗子赛跑 守住“钱袋子”才是胜利
“我们一直在和骗子赛跑。”李谦说,警方是有预警机制的,通过反诈预警平台获取信息,骗子在给受害人打电话时,预警人员也在给受害人打电话。“这时就要看谁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老百姓相信了我们,就说明我们胜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守住了。”
据了解,去年,兰州市把资金侧预警和触网类预警作为降发案的关键点,联合省通管局和四大运营商,创新建成预警反制平台。2023年,兰州市电诈打击治理取得了“两降五升”的新成效。全市60%以上警力投入电诈打防工作,立案同比下降21.4%,损失同比下降7%,抓获电诈嫌疑人同比上升223.1%,现案破案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预警劝阻人数同比上升38%,返还资金同比上升51.7%,起诉电诈及关联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126.7%。电诈发案连续保持34个月下降态势。
4
电信诈骗手段复杂 受害者不分老少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又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哪些人群是受骗的重灾区?李谦表示,以前骗子使用的是单一的某一个诈骗手段,而现在是把很多诈骗手段组合在一起。
“骗子的话术以前是普遍撒网,骗术是通用的,而现在是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精准话术。新闻上关注哪一个热点,骗子就会根据热点去改变、制定话术。比如,骗子利用微信上的‘百万保障’编织诈骗套路。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百万保障’,结果点开微信的时候,发现确实有。骗子就开始实施诈骗,大家认为肯定是保险业务,于是骗子便利用受众的心理进行引导和诈骗。”李谦说。
李谦表示,刚开始,电信诈骗的受骗群体是20岁到45岁之间,但是现在年龄界限已经打破,受骗者的年龄越来越小了。“有一个不到10岁的小姑娘,被冒充公检法的骗子诈骗了。冒充公检法一般针对的是退休人员,但现在已经不局限于这一特定群体。其实骗子的话术基本上差不多,但当受害者进入剧本角色的时候,就出不来了。”李谦说。
5
打击电信诈骗难在哪里
电信网络诈骗为何屡禁不止?打击电诈到底难在哪儿?“众所周知,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为了逃避国内的打击,都把窝点设在境外。这跟别的犯罪还不太一样,明显有职业化特点,他们每天从早到晚研究如何诈骗,靠骗钱来赚钱。骗子能骗到钱,主要还是因为有大量给他们做支撑的人员,诈骗离不开搞技术开发的、发送诈骗信息的、利用支付账户洗钱等‘黑灰’产业的帮助和支持,呈现出利益诱惑、集团运作、产业运营的特征,给公安机关打击带来新的困境。”李谦说。
2022年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对于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通信工具和银行卡、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轻则限制其新开户、暂停非柜面、限制入网等惩戒措施,并纳入信用记录,重则面临行政拘留或刑事处罚。”警方“两卡”行动是侦查打击的关键所在,打中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七寸”,而实名制又是其中的关键一招。从2020年10月开始,国家部署开展了“断卡”行动,主要目的是通过打击“两卡”犯罪,有效遏制骗子通联和转移资金。
6
真警察上门 老人卡上的15万元保住了
《西游记》中有一幕场景是“真假美猴王”的对峙,那么在老百姓分不清真假警察的时候,该怎么做呢?李谦坚定地说:“警察上门亮明身份!”
“昨天,我们接到了一个冒充公检法的案子。当时我们这边给老人打电话,而老人一直在接骗子电话,老人跟骗子聊了两个小时。我们打通电话后,老太太当时就傻了,问:‘两边都是警察,到底谁是真的?’我们一边安抚老太太的情绪,一边指令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当时老太太的手机已经被对方远程控制,由于民警上门及时,老太太卡上的15万元没有被骗走。”李谦说。
7
“杀猪盘”最难劝 受害者身处骗局不听劝
面对网上众多的诈骗手段,李谦表示,最难劝的就是“杀猪盘”。骗子会先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寻找目标,找到后开始私聊、“养猪”。跟你建立联系后,天天嘘寒问暖。“杀猪盘”最大的特点就是放长线“养猪”,养得越久,杀得越狠。
“杀猪盘”诈骗作为“情+利”型诈骗,给警方的劝阻设置了两道障碍。第一关是“情关”,就是利用情感诈骗,即骗子会在网络上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等形象,与受害者建立恋爱关系,让受害者落入情感陷阱。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往往会对骗子产生情感依赖,不愿意相信他们是骗子,给警方的劝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第二关是“利关”,就是利益诈骗,即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参与投资或赌博等活动,并承诺高额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往往会被利益所诱惑,不愿意相信这是一个骗局,这也给警方的劝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8
守好群众“钱袋子” 让大家远离陷阱
普通人怎么样才能避免受骗,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无论是在小区群里,还是在餐馆的桌子上,你都会看到警方关于电信诈骗的小贴纸,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也每天在发电信诈骗的案例。此外,电梯间、楼道里,都能看到警方粘贴的防骗小方法和手段。同时,我们还走进高校、企业宣讲电信诈骗的手段和如何预防等知识。”李谦说,“其实很多人是反复被骗。今年我们把往年的预警信息进行了汇总,重点分析多次预警的易受骗人群、易受骗地区,争取做到精准预警、精准宣防”。
全民反诈,人人有责。正如李谦所言,“你以为自己不会被骗吗?只是适合你的‘诈骗剧本’还在路上。骗子骗你多少钱,不取决于你有多少钱,也不取决于骗子想骗你多少钱,而取决于你能借来多少钱。”
事实表明,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电信网络诈骗并不遥远,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每个人都应时刻绷紧反诈之弦,主动学习反诈知识,争做全民反诈的宣传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为营造天下无诈的清朗天空贡献绵薄之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实习生 陈静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