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对学生循循善诱 用爱心温暖他人 ——记第七届兰州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张玉冰

2024-03-26 07:18:32 智能朗读:

张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她为人师表,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们勇于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她扶危济困,用爱心温暖他人,善良的天性,让她收获桃李三千——她就是第七届兰州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张玉冰。

张玉冰,兰州市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从教35年,她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让爱滋润每一个青涩的心灵。她用这个质朴的信念,影响着一个又一个孩子,也让他们的未来变得精彩可期。

循循善诱 教导有方

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她的语文课生动鲜活,永远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如今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王敬博还时常挂念着恩师张玉冰,王敬博对老师的亲切和感激不减当年。成绩曾经平平的他从未想过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张玉冰却成为了那个引领他梦想成真的人,甚至因此找到毕生热爱的事业。“课前他要求我们每一天都要准备一些成语,或者好词好句好文章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课后,她针对每位同学的特点又会有一些不同的教育方式。老师从《吕氏春秋》上抄出一些小故事,让我们练习翻译。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的文言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王敬博至今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记忆犹新。

在张老师看来,只要心里有学生,想尽办法帮助学生,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老师如果是一个爱孩子的老师,那么学生就是个‘接收器’,他接收到来自老师的爱,他就会把这份爱珍藏在心里,然后外化于他的动力。所以,你说什么,学生就像什么,就会跟着你指导的方法去学,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习一好,他的家庭父慈母爱,整个家庭氛围也好了。实际上,老师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他是一个非常小的振动,但带来的轰动效应是比较大的。”张玉冰老师的这段话,恰恰说明了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张玉冰曾一个人担任三个班的语文教学,无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她都每日批阅学生的随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她每天手抄一段《吕氏春秋》中的小故事,让学生练习翻译。在批阅作文时,张玉冰发现学生对见过的花草树木总是“不知其名”,就在课余带领学生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孩子们一边观察、抚摸、轻嗅花木,一边听她讲解花木的名称、种属、功用及花语、诗词。小小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奇花异卉!张玉冰趁热打铁教学生用描述性语言去记录所见、所闻和所悟,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了帮助师生熟悉校园花木,她带着学生为校园的65种花草树木制作了“花木名片”,花木标牌成了一种校园文化。

张玉冰老师,曾经也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对高考教学也有一定的研究。2014年她和同为教师的爱人双双来到礼县二中支教,她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还为高中语文教师做讲座,帮助老师们建立起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提升业务水平。在支教一年中,张玉冰为学生免费辅导功课,举办高考志愿填报培训会,许多孩子在她的指导下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其中两位同学还享受到“农村专项”“贫困专项”的政策,被国内名校北京大学录取,这在礼县二中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张玉冰夫妇还给礼县二中学生们捐赠了3000多元的个人藏书。

课余时间,张玉冰对陇南地区的山歌、历史地理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写出100篇支教日志。她撰写的阶段性支教总结由甘肃省教育厅下发各地,成为全省支教老师的工作样板。

文以载道 学以致用

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她数次带领学生和家长们上白塔山、五泉山欣赏楹联,拍摄楹联作品,录制微课,大力推广楹联文化。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楹联班同学拿出了精彩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览区,成为整个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张玉冰是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她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文艺评论来推广甘肃本土文化。她经常带领师生观看本土戏曲、话剧、舞剧,并在《兰州日报》发表了十多篇文艺戏曲类评论文章,并被广泛转载。她还用微信公众号撰写推发了《兰州游》《陇上行》《心恋陇南》等600多篇文章,对省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撰文配图解读,成了甘肃的义务宣传员。她建立的“学而不厌”群,近四年来推送了《论语》《大学》《墨子》《清风联历》《啄木鸟》等讲解和注释,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青年学生和老师。

她还将《甘肃省常见花木图解》中2000多种花草制成微信图片,每日发布在朋友圈和群里,帮助师生和网友认识甘肃特有的花草树木。2021年7月,她应兰州晚报邀请,在西北书城为兰州市举办的“我是小作家”公益大讲堂做了《学写故事》的讲座,前来听讲的家长和学生赞不绝口,兰州晚报作了专题报道。

率先垂范 扶危济困

张玉冰生活非常简单。可是,她对学生和需要帮助的人却很大方,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无偿寄送。有一次。张玉冰在泾川县荔堡乡遇到乡下孩子吕小勇,谈吐中,她觉得这个孩子是棵读书的苗子,她怕薄弱的乡学耽误了孩子的前途,费尽周折为他转学到一所教育质量优秀的学校。在读书的三年多时间小勇吃住在张玉冰家里。在她的指导和关怀下,吕小勇考上了河北工业大学,最后成为一位知名企业的业务骨干。

“在张老师家生活和学习的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回忆。在张老师家,我第一次喝到了牛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英汉字典,第一次有了新球鞋,有了无数个美好的第一次。”吕小勇对张老师的爱记忆犹新。

2016年,她从朋友圈看到定西的一户农家失火,五岁的辉辉和三岁的妹妹玉玉严重烧伤,她率先捐款,并发动学校老师捐助数千元,使兄妹二人得到及时的救治,转危为安。一次,她回老家闻听一位贫困的乡亲患了肠梗阻,她带了3000元到医院看望。在她返回兰州的途中得知乡亲需要手术费,她立刻用手机将2万元转去,手术成功,乡亲保住了性命。张玉冰扶危济困的例子还很多,多则几千上万,少则一两百元。三十多年来,她这样一位平凡的中学老师至少捐出了20多万元。

三尺讲台上,她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四季流转中,她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在迷茫的青春里,她像一束光照亮前方的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彼岸。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永昭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