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谋发展 提质增效创实绩 兰白两区全力打造高端要素汇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双城典范
兰白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849家,较上年增长近22%,约占全省的41%;兰白自创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92家,较上年增长近8%,约占全省的28%;兰州高新区跻身“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前50强……1月2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着眼全面提升创新引领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特征,兰白两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力打造高端要素汇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双城典范。
2023年,兰白两区聚焦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实施“强科技”行动为牵引,加快推动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落地和创新合作实施,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协力推进各项试验举措、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整体建设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做好顶层设计
精准持续创新
兰白两区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围绕提请省预算内基建投资及专项资金直报、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专项直报等18项直通下放兰白两市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各有关方面积极会商,确保应放尽放;对标省人大常委会《甘肃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执法检查报告,逐条梳理落实情况,研提工作举措,压茬推进落实。
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兰白两区深度嵌入产业布局、交通布局、文旅融合、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等支撑内容,创新提出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科技赋能产业提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开放合作水平提升、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五大行动,推动构建4大传统产业+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4+8+1”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形成“兰白自创区引领、兰白试验区联动、多园支撑、带动全省、辐射西北”的创新布局。
加速突破关键技术
支撑加快产业升级
坚持融通创新,兰白两区推荐申报“循环经济关键装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45个;支持兰州兽研所建设西北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推进兰州牧药所与广药集团共建“宠物药物联合研发中心”,获批建设“基于加速器的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支持兰石集团建成石油装备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系统,成功研制全球首台套苯乙烯进料汽化器,研发设计、制造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支持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重要材料无氧铜制备技术研发并实现国产替代,新型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成功攻克“免疫不保护”世界性难题,绵羊基因组育种芯片实现了国家绵羊基因组育种重大突破。围绕研发创新,奋力走在全国创新城区前列。
围绕兰白两区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兰白两区支持组建“甘肃省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创新联合体”,“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支持兰州宏彬20万吨、兰州宝航10万吨负极材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引进落地东方希望碳基新材料石墨制品、耀望化工年产30万吨废盐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亿元以上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探索设立了全省首个专利代办工作站,引导和帮助区内企业进一步优化专利布局。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建设创新发展高地
坚持人才“引育留用”,兰白两区将各类企事业单位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纳入了“陇原人才服务卡(D卡)”申报范围,对符合认定条件的人才一次性给予20万元安家补贴;下放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将区内作出重大贡献人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纳入特殊人才评价范围;组织省内22所高校选派了39名青年博士教师赴兰白两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攻关等服务工作,构建起满足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宜业宜居城市生态。
注重精准招商,兰白两区引进北京大学黄春辉院士团队在区内注册成立睿尔思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转化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单个产品年产值达1.5亿元;务实深化兰白张江创新合作,挂牌运营“兰白张江科创飞地”,共建西部首个“上海技术交易所(西部)科创要素服务中心”,成功引进上海东晟凯瑞投资3.6亿元,共同开展“小分子药物研发实验室”“创新药中间体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打造兰白两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地位。
据悉,省科技厅将立足兰白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对标国家所需、甘肃所能、两区所盼、未来所向,以推进实施兰白两区新一轮发展规划纲要为牵引,紧盯“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科技赋能产业提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开放合作水平提升、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五大行动实施,通过“强统筹、优环境、聚资源、拓合作、增辐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兰白两区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助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