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时代 致敬新兰州
岁月更替,华章日新。日历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当2024年的曙光在大河尽头一跃而起,回望激荡人心的2023,我们能听到全速前行的兰州澎湃的心跳。奋进、激情、温暖共同汇就了这座城市宏大的交响。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有跋山涉水之艰难,更有收获发展之不易,在每个兰州人心里都留下了沉甸甸的分量。这一年,全市上下坚定扛牢“先发力、带好头”政治责任,以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全力实施强省会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在征途中留下印记,在奋斗中收获幸福,以一个个发展的实绩致敬新时代、致敬新兰州。
时光见证前行的步伐,岁月铭刻奋斗的足迹。回首过去的360多个日夜,我们身处的这座城市和其中的每一个人,又留下了什么样的时间履痕?恰如人们心中涌动着的不同心情,一座城市也可温热地传达出丰富的心情。时间流转,记忆存档,岁月交替时,我们在仍未远去的各种心情前悄然驻足,细细体味——兰州,这座城市一年来的种种轨迹便赫然眼前。
2023年,兰州记忆中最深刻的当属夏季旅游的“火爆出圈”。迎客8000万,揽金600亿,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凝结着全市上下“同心护旅”的众志成城,从规范外摆经济、发展夜经济到火热的演艺市场、高端的体育赛事,从开放的单位公厕、免费的停车场到延时的公共交通、周到的志愿服务,一波接一波的给力举措点旺了城市“烟火气”,使2023年兰州旅游接待人次达到历史最高、旅游口碑达到历史最好。而南来北往的游客行走于黄河两岸,体味着兰州街巷里的人文情怀、山水间的旷达气度和杯盏中的浓厚滋味,又将“黄河之滨也很美”的赞誉传播得更加辽远。
在广阔的西部不仅有诗和远方,新时代发展的“硬核”力量也同样强劲。梳理兰州的2023,我们能看到城市与人奋力奔跑,同频共振成就的一个个高光时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源于兰州对生态环境不懈的追求,为了让金城景观更美、城市更宜居、黄河之滨更靓丽,兰州市坚决扛起省会城市责任,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黄河保护与治理,使绿色成为美丽新兰州最浓厚的底色。2023年,兰州在改革中聚能,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工程”,精准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样本城市,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聚势赋能推进强省会行动;持续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节点建设,成为全省唯一兼有陆港型、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2023年,兰州的城市管理实现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变,为市民打造了靓丽整洁生活环境,营造了共建共治的城管新格局。
城市街巷、乡间小路,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无论是忙碌在城市,还是耕耘在乡村,每一个努力前行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定义生活。历经7年,兰州市获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实现了食品安全追溯全覆盖,风险防范“不掉链”,用心用情守牢“舌尖上的安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小而全”的社区生活圈,更使得城市经济的“微循环”系统得以自由畅通;走进山乡,扑面而来的是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的宜居宜业新画面,伴着“乡耕”“乡风”“乡愁”在和美乡村里读尽家乡芬芳的美……点滴之水汇成汪洋大海,平凡之力凝聚前行力量。在过去的一年里温暖我们的,不只是亲情、爱情,还有太多的美好和慰藉来自那些擦身而过,籍籍无名的普通人。也正是因为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更加热爱这座城,热爱每一天。
岁月之轮滚滚向前,前行脚步从未停顿。虽然未来仍有艰难险阻,但我们并不迷茫。2024,正生机勃勃、神采焕发地向我们走来。新年的第一天,你可能会在兰山之巅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到来,可能会在母亲河边欢呼呐喊,也可能会在百年铁桥上许下新年第一个愿望……愿我们都能从过往中汲取力量,在新的一年里心怀温暖笃定前行,为扎实推动兰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再添新动力,续写新荣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晓瑄
责任编辑:马和相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