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重温英雄赞歌 凝聚奋进力量 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综述

2023-12-29 08:52:52 智能朗读:

相聚

敬礼

采访

相谈甚欢

202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至此胜利结束。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穿梭在枪林弹雨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70年后的今天,山河无恙,英雄暮年。时光或许改变了他们的容颜,但不变的是他们不惧牺牲、冲锋在前的气节。

从今年7月11日开始,兰州晚报联系了600多位在兰老兵或其家属,目前健在的已不到一半,并且很多人身体状况欠佳,无法接受采访。最终我们抢救性地采访了50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聆听那些亲历者的记忆片段,寻找那些经岁月锤炼后沉淀下的珍贵物件,试图重新编织那段历史的记忆。他们语调平静,却字字千钧。从他们的记忆片段中,我们仿佛能穿过历史的烟云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致敬“最可爱的人”,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感召新时代的青年人,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奋勇前进。

50位老兵

(排名不分先后)

鲍玉彬、曾兴义、查栋材、陈凤英

陈光玉、陈国强、陈念忠、陈芝龙

党光荣、郭锡崑、郝子秀、贺  诚

胡成玉、惠存信、火承兴、蒋太山

寇自勤、李殿明、李振华、廖树言

刘甫林、刘艳珠、刘振东、刘宗弟

吕兆麟、苗兴华、屈桂芳、石育泽

孙广记、唐少卿、滕兆福、王刚宇

王建国、王生重、王文龙、魏陆钧

夏世明、熊忠建、许世斌、杨俊孝

张广平、张贵炳、张惠殿、张继光

张建全、张同生、张维儒、张学文

张致和、郑国卿

50位老兵

他们都叫志愿军

50位抗美援朝老兵,来自天南海北,籍贯有甘肃、江苏、吉林、陕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南、贵州、黑龙江。年龄最大的99岁,最小的也已83岁。其中,85岁以下的老兵4人;85岁到90岁的老兵有25人;90岁到99岁的老兵有21人。女兵4人,男兵46人。

50位老兵,兵种涉及18种,有步兵、汽车兵、警卫员、卫生员、通信员、炮兵、电路修理兵、电气员、空军、儿科医生、护士、测绘员、工兵、护理员、参谋、观测员,文书,侦察兵。

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各自任务不同。他们当中有久经沙场、浴血奋战、经历五次战役的一等功臣;也有百发百中、光荣负伤的神炮手;有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的卫生员;也有登台表演鼓舞士气的文艺兵;他们当中还有后期参与朝鲜建设,见证中朝友谊的志愿兵……他们都将青春和热血洒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70年后,他们心中仍然充满斗志和不悔。他们共同有一个荣耀的名字——志愿军 。

再穿一次军装

再敬一次军礼

再唱一次战歌

老兵终圆梦

在采访中,很多老兵都有一个很纯粹的梦想:再穿一次军装,再敬一次军礼,再唱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以前的军装都没有保留下来,只希望再穿一次军装!”在采访老兵的过程中,张同生提出了一个最朴素的愿望。记者联系了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映了老人的心愿。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愿意为老兵定制一套军装,帮助老人实现愿望。

几天后,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专门为家住城关区万和城小区的抗美援朝老兵张同生送来了崭新的军装。穿上熟悉的军装,张同生激动地给大家敬了一个军礼,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刻骨铭心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家住红古区的抗美援朝老兵张致和、张惠殿,也想再穿一次军装,再圆一次军装梦。红古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刻行动,一个圆梦行动随即展开。两位老人看到工作人员上门送来的军装,十分激动,他们默默注视军装许久,并用手慢慢抚摸着曾经再熟悉不过的那片绿色。

张同生、张致和、张惠殿3位90岁抗美援朝老兵,经过兰州晚报牵线搭桥,在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红古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终于圆梦。

社会反响强烈

系列稿件被转发、点赞

《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已经历时小半年,50位老兵讲述了珍贵的历史史料,社会反响强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50位老兵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街道、社区、学校、企业掀起了学习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潮。退休干部王兰鸣说,抗美援朝战争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锻造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我们要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在网络上,50位老兵的采访稿件和视频被全国媒体广泛传播和转载。特别是《张同生:18岁奔赴战场 身上留下8处弹痕》《老兵石育泽:架桥修路 两次荣立三等功》《时隔72年 张同生与战友付英才后代相聚》等一批稿件被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和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转载。

同时,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市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微信公众号等不间断地持续转载和刊发了本报报道。他们将其作为抗美援朝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关报道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发强烈反响,阅读量和转发量达到千万以上。广大干部群众被志愿军老兵的英雄事迹所感动,纷纷留言:“勿忘过去,珍惜今天,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只有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只有不怕牺牲才能赢得和平。” 也有读者说:“那是从平面到立体的感触,感触到十七八岁的他们血气方刚和保家卫国,感受到日行40里、夜行100里的行军速度,感动于全班战士很多都还没有叫上名字就为国牺牲,感慨于耄耋老人颤动的军礼、老战友相聚的愿望,更加感动于昔日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今日华夏的盛世壮举,作为华夏子孙无不为之自豪和敬佩。今日之中国,影响全球,这是一代代中华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是一代代仁人志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结果,是一代代新时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结果。”

“向老兵致敬”

市民、网友表达敬意

每一位抗美援朝老兵都是一部活着的历史,都是一本内涵丰富的教科书,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今年7月25日,兰州晚报联合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开展了“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现场邀请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唐少卿,向未成年人、大学生志愿者、基层党员干部讲述70年前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故事。告诫青少年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激励党员干部继承抗美援朝精神,践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

7月26日,由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日报社兰州晚报联合主办的“铭记伟大胜利向英雄致敬”——兰州市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老兵座谈会,9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在70年后再次相遇,回忆历史,分享战场上的峥嵘岁月。

在社会上,在网络上,很多市民和网友对老兵表达了他们的敬意。

@“小猫咪”:致敬!这些老兵是国家的英雄,他们为保卫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功绩,学习他们的思想和先进事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飞天小女警”:这些老兵们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和艰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向老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阳光下的星星”:这些老兵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忠诚和奉献精神。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小鹿”:致敬这些老兵!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风雨同舟”:这些老兵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作出的贡献。

@“大漠胡杨”:这些老兵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价值,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草原之鹰”:这些老兵的牺牲和奉献是为了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的付出。

党史专家:

“活资料”具有宝贵的历史、现实和借鉴意义

12月27日, 党史研究专家、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馆长袁志学说,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兰州晚报》推出了《“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的大型采访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深远的现实、借鉴意义。

记者采访了50位抗美援朝老兵,通过他们的经历、见闻、感受,特别是70周年以后,他们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和价值有着很深的理解,对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不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是十分宝贵的“活资料”。目前,这些老兵们小的已经八十多岁,大的九十多岁,是非常珍贵的、难得的历史见证者,所以从抢救性采访“活资料”角度来讲,具有很宝贵的历史意义。其次,这些老兵每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这场战争的再现,我们回顾这场战争、反思这场战争,是对我们当下的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不了解这场战争的年轻人来说,是一场系统的、全面的、真实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它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下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当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特别是通过这场战争彰显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退役军人事务局:

老兵口述历史 再现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邵鑫泉说,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兰州晚报、市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甘肃金泰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隆重推出这次特别报道,深度采访了50名老兵和英雄代表,通过他们口述历史,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活动前期,市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对采访对象进行了扎实的摸排筛选,金泰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采访活动提供了经费支持;活动过程中,兰州晚报的记者同志们深入老战士家中,一户一户走访英雄代表,带着责任和温度用心聆听,用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下了一个一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再现了70多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光辉岁月,让我们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志愿军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通过这次特别报道,我们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发强烈反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时刻铭记英烈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丰功伟绩,就是要肩负起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按照省委、市委强省会行动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落实好党和国家政策要求,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大力营造全社会对英雄关心、关爱、尊崇的良好氛围,以退役军人事务的系统的实干担当,在强省会行动中彰显新作为,实现新成效。

记者手记

他们相信未来

我们才拥有现在

忆往昔峥嵘岁月,每一位抗美援朝老兵都承载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陈芝龙、屈桂芳、刘艳珠、李振华、张敬和、张同生……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也许你以为他们只是普通的人,也许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就是他们年轻时的牺牲与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就是那群“最可爱的人”。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聆听了50位志愿军老战士在战场上的那些不凡经历和感人故事,重温那段辉煌历史,勿忘过去,珍惜今天,强大自身,创造未来。

在现有资料不齐全、亲历者大多已去世、健在老兵沟通存障碍的情况下,要想既精彩又准确地再现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不过,我们并没有因此退缩,在这次完全不一样的采访中,我们一点点探寻,一点点挖掘,终于将一个个鲜活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展现出来。

带着深深的敬仰,老人们向我们展示了闪光的勋章、泛黄的证书。回忆那感人的场面:英勇的老兵们,有的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抢救伤员,有的负伤不下火线,有的忍饥受冻决不退缩……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个个英雄的壮举,都令我们敬佩感动。我们常想,普通人面对危险和死亡时都会恐惧,可志愿军战士们为什么从不畏惧危险和死亡?他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之源是什么?重新翻开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里面一位志愿军战士说:“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或许,老兵并没有给儿孙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然而,当我们重新追忆那段历史,记录生死离别的岁月时,这些最后的抗美援朝老兵,让后人重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自强的精神,理解和平与自由的珍贵。

很多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如今已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年份,不记得因何受伤导致听力受损。但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仍铿锵有力、一字不差。时间带走了老人大部分记忆,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却深深烙印在脑海里,从未忘记。正如歌中所唱,70多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满怀保家卫国的豪情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为正义与和平而战。他们认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他们想着“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后辈就不用打了……”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华晓婧 滕效宏 桑杰才让 李庆 见习记者 王程君/文  于永昭/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