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老兵郝子秀:歌声舞蹈就是文艺兵的枪杆

2023-12-13 08:59:08 智能朗读:

郝子秀接受采访

郝子秀向读者致敬

穿军装的郝子秀

扫码看视频

今年86岁的郝子秀,16岁时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54军文工团的文工队员。那一年,在异国的战场上,坑道外轰炸声此起彼伏,子弹从头顶飞过。文艺兵们以坑道为战场,唱英雄、演英雄,用一首首战歌和一个个节目鼓舞军心士气。

一天行军100多里地

1949年,新中国还没成立的时候,郝子秀的姐姐参军回来,带着郝子秀一起加入了部队。当时的郝子秀,年仅13岁,懵懂的她,跟随部队一直从河北保定徒步行军走到了海南岛,一天走了100多里地。有一次郝子秀实在太困了,就躺在草地里睡着了,部队吹号都走了,最后还是分队长在草地里找到熟睡中的郝子秀。

1953年1月,听说部队要去抗美援朝,郝子秀心里特别高兴。“我们从广州出发到沈阳,沈阳当时特别冷,学习培训了一个月后,就准备入朝了。”郝子秀说。入朝前,领导说她可以去中山大学读书,可听说要去朝鲜,她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一心想去战场。

志愿军入朝后主要遇到3个困难:一是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弹药不足;二是吃的问题,特别是热食供应困难;三是冬服紧张。衣服来不及更换怎么办?郝子秀清晰地记得,还没到朝鲜的时候,她们是在轮船上换的棉服。“号码不全时间又紧张,我穿的衣服特别大,裤子老往下掉,裤腿和袖子卷得老高。在那个年代,能穿上一件暖和的衣服就不错了,随便凑合能防风就行。”郝子秀笑着说。

女战士从不喊苦

“刚到朝鲜时,前期还没有防空洞,后来敌人轰炸太厉害才修了防空洞。一开始我们住在山上用草搭建的房屋,山上有树,本身就有隐蔽作用。后来住到洞子里去,洞子里全是水,被子都是湿的。”郝子秀回忆。-40℃的朝鲜冰冷无比,她和战友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木棒使劲敲打已经冻成砖头的胶鞋,每天早上醒来都要重复同样的动作,手上布满冻疮。女兵来例假那几天更是苦不堪言!那时,棉花毯、旧衣服、毛巾等但凡能吸水的材质布料都被拆开来用。棉花用完了怎么办?到烧柴火的地方,找柴火灰,旧衣物包一下垫着用。最困难的时候,连柴火灰都找不到,只能去朝鲜老百姓家买纸。但是女兵们从不喊苦,还要和别的战士一起过冰河。

演着演着台上台下都哭了

战争时期的文艺兵,职责是做好战地慰问演出和宣传工作。郝子秀所在的54军文工团是一支跟随主力部队的文工团,行军路上、前沿阵地都是他们的舞台。因为郝子秀年龄小,大家都亲昵地称呼她“小鬼”。

文工团时常深入前线战壕为战士们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战士们特别喜欢看关于抗美援朝战场上英雄事迹的节目,于是郝子秀和战友们就结合收集的真实战斗故事自创了丰富多彩的节目。

“演出的节目除少数是经典外,大多数是就地取材,随编随演,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战地演出时间久了,就积累起了丰富的节目编排经验。每到一处,我们先了解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马上编出节目就地演出。根据连队的真人真事,英雄事迹编写小故事,有时是小演唱,有时是说快板。还有黄继光、杨连第这些英雄人物,郝子秀和战友也都会编进节目里。

由于演出内容与现场观众密切相关,经常提到在场指战员的姓名和战斗故事,所以观众席上常响起阵阵掌声,气氛相当热烈,战士们深受鼓舞。“底下有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哭了,这些特别感人的故事主角,都是他们的战友,有时我们在台上表演,也会带入自己的情绪,我们也是演着演着就哭了。”郝子秀说。

敌机来袭 小号手牺牲了

“走路不能说话,不能听见刷刷的脚步声。”为了避免暴露目标,部队纪律要求行军时不能讲话。长期行军的艰苦、战斗的残酷,让部队的氛围有些枯燥、沉重,而文工团的重要职责就是活跃氛围、鼓舞士气。在朝鲜战场上,文艺兵白天在坑道里创作、排练,晚上深入前线阵地为战士们带来慰问演出。虽然时刻面临生命危险,但郝子秀相信音乐和舞蹈的力量。

然而,战争的残酷从来都无法避免。有一次,郝子秀和战友们在防空洞里听完党课,刚出来走到一个灌木丛时,一架美军飞机袭来投下炸弹,郝子秀赶紧匍匐在草丛里。“突如其来的炸弹,根本没地方躲。敌机飞走后,我从草地里爬起来才知道我们一个吹小号的战友牺牲了。”回忆起失去的战友,郝子秀流下了眼泪。她说:“刚刚还在一起上课,有说有笑,一转眼人就没了。”“舞台就是我们的战场,歌声、舞蹈就是我们的枪杆。”作为一名文艺兵,郝子文自豪而坚定地说。她把自己的才艺献给前线的战士,带去温暖,抚平伤痛,是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文工团还要抢救伤员

初入朝鲜,郝子秀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行军路上,没有一个完整的村庄,到处是残垣断壁。志愿军战士每天早晨5点钟就开拔,趁天还没亮上山,在山里一直待到晚上。有时候,锅里的粥还没熟,敌人的飞机就来了,战士们得立刻把柴火浇灭。一天下来,甚至没有一口水喝。由于战争的原因,当地老百姓不能下地种庄稼,只能到树林里去刮树皮吃。

为了防止敌机轰炸,白天不敢行动,只能等到夜晚,才能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前行,一天要走上一百多里路。行军路异常艰苦,饿了必须要等到吃饭的命令才能进食,累了就背着比自己还沉的大包袱靠着树边休息……

除了战地慰问,郝子秀和战友还有临时任务。有伤员需要抢救,文工团的队员也要去。一次有一个战友受伤了,郝子秀因为个子小背不动伤员,用手一直拽着伤员的衣服把他拖到了安全的地方。受伤的战友一直捂着肚子,郝子秀想去帮忙止血时,却发现战友已经牺牲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

郝子秀印象最深的一次战役,是著名的金城反击战。那场战役志愿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永远都忘不了战士们的形象,太可爱了,没有他们就没有咱们的今天。那个年代,有的父母把两三个孩子都送到前线,结果一个也没回来。有的伤员在担架上嘱咐护士,说你们要回到祖国的话一定要替我们向祖国人民问好。”战役胜利,是对战士最好的奖赏,迎着那些凯旋的志愿军战士,郝子秀把歌声送给每一位饱经战火洗礼的英雄。

在老人家中,郝子秀拿出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她动情地说:“和平年代多好啊!当年我们用一首首战歌和一个个节目唱英雄、演英雄。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李庆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