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 冠绝天下“奇异果”
兰州拥有独特的环境和气候,人们因循自然,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竭尽才智用美味慰藉家人。对于七里河区、西固区、榆中县等地的很多村民们来说,如果夏天是辛勤劳作的季节,那么,春秋甚至冬天,就是收获季节。每年春天来临、土壤解冻时的3到4月份,10中旬至土地封冻前是兰州百合的两个采挖高峰期。进入12月份以来,也是西固区、榆中县等地韭黄的丰收季。百合、韭黄对于兰州人来说,是冬日里餐桌上最鲜的味道,也是农户们增收致富的“幸福密码”。
“白胖子”成增收致富“金疙瘩”
轰隆隆……11月下旬,记者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榆中县北山上花岔乡采访时看到,随着百合收获机的采挖,一颗颗粘着泥土、个大饱满的百合破土而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百合的芳香,满地的百合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光鲜饱满。乡亲们捡拾、去根、分选、装筐、搬运分工明确,有条不紊,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收“丰”景图在梯田里徐徐展开。
在各个百合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忙着选料清洗、剥片护色、热汤灭酶、冷水漂洗、热风干燥、挑选分级、封口包装。车间内外的繁忙与田间地头的劳作奏响了产业兴旺“协奏曲”。
由于今年管理得当,百合长势喜人。堡子村采挖出来的百合个大、肉厚、心实、色泽白亮,颇受市场与采购客商的青睐。“今年的百合亩产量在3000斤左右,均价一斤能卖到30元。咱们的百合个头大,外观好,我特别满意,销售肯定不愁!”丰收的果实,让村民康明旺喜笑颜开。据了解,他所在的七里河区明旺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50余户百合种植户,今年各家收成都不错,靠着种植百合,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据了解,2022年七里河区百合种植户达1.1万户5.9万人,实现百合全产业链产值达9.42亿元,人均百合收益达10687元,占全区农民现金可支配收入25771.03元的41.5%。目前榆中县百合留床面积10万亩,百合年产量达到2.5万吨,销售收入超过7.5亿元。
“在天津市宁河区帮扶下建设的北山片区农产品交易市场可同时容纳大中型货车700辆,辐射带动销售哈岘、上花、园子3个乡19个行政村5000余农户种植的6万亩百合,年成交量约4万吨,成交金额约3亿元,有效改善农民生产销售条件,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上花岔乡党委书记黄云说。
科技赋能百合产业
百合种植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高级农艺师金军民说,“我们通过组织培养和鳞片包埋技术,在大田中进行复壮提纯,减少了种植年限,从原来的九年时间缩短到现在的六年时间,同时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产量和品质一直在提升,预计亩产增加500斤左右,老百姓投入成本低,收入高。”
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首席专家李斌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大力推广鳞片繁育百合种球技术,改良百合品质,发展原种生产基地,依靠科技大批量培育优质,百合种球,解决了百合病毒性种球退化问题。同时,通过大力推广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种球提纯复壮、种球包衣及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治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百合产量、质量稳增。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位于榆中县和平镇的神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着力打造从种植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百合全产业链企业。该公司已建成一万多平方米的净化车间,是全国首家为兰州百合量身定做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该企业已通过研发生产精加工百合+产品,研发的百合产品银耳百合羹、百合膏已推向了市场,良好的观感和口感体验让广大消费者赞不绝口。
“以前只知道百合熬粥、煲汤、清蒸、炒肉,没想到深加工后依然绵甜香糯,美味可口。特别适合天天喊着节食的爱美人士,一瓶百合羹,即开即食,就可解决一个人的午餐。”在今年兰州高原夏菜精品博览会上,福建客商林可辉说,正是看中了百合羹、百合膏的营养价值,公司决定作为今年的主推产品,向市场投放。据了解,神果科技研发推出了“云裳仙子”系列产品,其中百合御羮、百合御膏一上市立即受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建、杭州、武汉、长沙等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西果园镇党委书记张俊莹在采访中表示,西果园镇将聚焦做优做强传统百合特色产业,通过建设优质种球繁育基地、推广覆草覆膜技术、强化奖补政策助力、鼓励龙头企业技术革新等方式,促进百合产品增值增效。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西果园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合博物馆、百合邮局等项目建设,持续举办百合采挖节、百合王大赛、百合文化旅游季等系列活动,着力开发百合文创产品,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七里河区逐步加快了百合产品研发的步伐,精深加工产业链得以快速延伸。由政府搭建平台,建立了“科研+政府+企业”模式,加大了适销对路的百合粉、百合生片、百合饼干、百合面膜等新产品研发,加快了研发产品成果转化,延伸了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生产销售产品主要有:鳞茎真空包装百合、净片真空包装兰州百合、兰州百合干、即食百合干、百合生片、百合粉、百合酥、百合饼干等系列百合产品,并出口至日本、韩国、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全国各大中城市,基本形成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研发一条龙的百合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七里河全区具有规模百合冷藏库68座,百合加工企业150家,省市龙头企业6家。三品一标认定企业达到了35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1个,有机食品(百合)认定企业3家,绿色食品(百合)认定企业31家,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金城韭黄
独步神州“黄金芽”
韭黄的“鲜”必须以质取胜
寒冬时节,正值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榆中县夏官营镇詹家营村、七里河区黄峪镇王官营村等地的韭黄丰收季。中午时分,村民们拿着铁锹、铁叉、专用镰刀等来到地头,掀起草席,揭去厚厚的麦草,冬日的田野里藏着极致的鲜味——韭黄。鲜嫩的韭黄一把一把摆放在地头,成片的金黄色与天空的湛蓝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唯美画面,也能感受到韭黄的鲜味与丰收的喜悦。
张家大坪村为“金凰后”无公害韭黄基地,全村的支柱产业为无公害韭黄种植,全村村民种植韭黄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且大多数村民都以种植韭黄的收入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的韭黄颜色鲜黄,鲜嫩可口,营养丰富,且风味鲜美独特,因品质优于其他地区的韭黄而远近闻名。目前张家大坪韭黄的种植面积已达到500多亩,年产量近200万斤。 “今年的韭黄已经收割上市,地头价每斤14元左右,村民种植韭黄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张家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惠鹏说。
近几年,韭黄不仅收成好,价格也不错,成了村上每户家庭的主要收入。当然,在收获的背后,也有艰辛付出。韭黄一般能收获五到六茬,特别是种植的第一年投入大,种子、肥料、稻草、草席等加起来一亩投入2万元左右。后续几年就是田间管理,比如韭黄田施油渣等,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冬季收获时肥嫩金黄的韭黄,多一半的努力已在夏秋时节浸透汗水。
张家大坪村的韭黄茎如白玉,叶似黄金,兼具形、色、香、味,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因品质优于其他地区而远近闻名。韭黄看上去像自然的“卷发”,黄色的嫩芽搭配鸡蛋或肉馅,做成口感丰腴而爽脆的饺子,咬一口, 新鲜的美味之中透着独有的香味,给严寒的冬天些许温存和暖意,让市民吃出一个“鲜”美的冬季。
“兰州产的韭黄要比云南、山东等地产的口感、品质好,如果其他地方的韭黄每斤五六块钱,那么兰州产的就会卖到七八块钱。”夏官营镇詹家营村种植户老杨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种植的新品种韭黄大约有500多亩,主要销往广州、厦门、福建等地市场,而要想占领兰州本地市场,还得种植传统韭黄,因为兰州本地人曾经吃的靠传统工艺种植的韭黄品质非常好,把嘴也吃“刁”了,所以兰州韭黄种植的市场优势在于“以质取胜”。
“韭黄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粗纤维,可以把消化道中的头发、沙砾、金属屑包裹起来,随大便排出体外,有洗肠草之称,治疗便秘,预防肠疾病。“詹家营村70多岁的杨先生是一名老中医,他对记者说,韭黄相比较韭菜而言,口感较为柔嫩,滋味甜美。将韭黄和营养丰富的鸡蛋搭配,做出一份韭黄炒蛋,对于男性有温中补阳,补肾固精之效。
据了解,目前,詹家营村建成韭黄冷棚450座,种植韭黄800余亩,每亩产量3000至5000斤,亩均收入达到1.2万元至1.5万元,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13000元。近年来,夏官营镇立足资源禀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强村持续壮大各村集体经济,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连片蔬菜种植,让特色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韭黄也是七里河区特色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七里河区扩规模、提档次,努力做大韭黄产业。在韭黄标准化生产方面,按照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种植,严格环境质量、肥料、农药、灌溉水和产品管理,扩大腐熟农家肥、油渣等有机肥使用。在品种选择上,选用“兰州小韭”。这是七里河区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其植株生长势强,分蘖能力强,品质鲜嫩,丰产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夏官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谈立斌表示:“夏官营镇的韭黄种植从农户散种到如今成片规模化种植,韭黄产业历久不衰。未来,我们将以试点、试验、示范的路径选择,不断优化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扩大詹家营、孙家营、化家营等村韭黄种植规模,力争在3年时间内打造万亩韭黄基地,在全县形成‘擦得亮、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供应点。”
韭黄的“鲜”源自特殊的环境
走“南”尝“北”,冬天不仅需要明媚的阳光,更需要让人垂涎的美食,所谓“不时不食”,张家大坪村的“金凰后”韭黄就是真正的鲜味儿,它的鲜直接带着泥土的芳香,它的鲜源自特殊的环境。
张家大坪村虽然是西固区的城郊村,但是由于大山的自然阻隔,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只有一条进村道路,依然保持着乡村特有的宁静和神秘,颇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感觉。人们在这里辛勤劳动,韭黄便是土地最好的馈赠。
据介绍,张家大坪村地处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独特的沿黄灌区,灌溉用水为提灌的黄河水,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河谷—坪台地貌体系。由于地处兰州市远郊,离西固区工业区5.8公里以外,位于西固区工业区的上风口和上游,水源区无工矿企业,无工业“三废”污染,且远离市区的废水、废气、垃圾等污染,水环境质量达到了Ⅰ类标准,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种植无公害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张家大坪村的韭黄之“鲜”还体现在悠久的种植技术上,以“土培法”为根本的韭黄栽培技术在时代的发展中与时俱进,生产技术更加先进更加科学,张家大坪村的村民们在一代代传承下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种植经验。
鲜味需要分享。早在2017年,张家大坪村就成立了集体股份合作社,依托多年的韭黄栽培经验,采取分散生产、统一品种、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的“一分四统”的合作模式,为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全方位服务。为扩大韭黄的销售规模,推进产业化发展,张家大坪村还申请注册了“金凰后”品牌商标,制作了统一的包装,大大提升了韭黄的品牌效益,使张家大坪村的韭黄迅速得到省内外市场的认可。
西固区也将进一步打造“韭黄开镰节”品牌,深化农旅融合、产业融合,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使其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助力全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今年的七里河区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打造七里河后山韭黄基地,持续叫响兰州韭黄品牌,让韭黄成为“黄金产业”,造福村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记者 董永前 周栋楠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