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绿色健康 “三大抓手”是关键

2023-11-13 07:03:58 智能朗读:

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关系产业兴旺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与百姓生态宜居的社会效益密切相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畜牧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新形势下,如何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稳定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日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有关专家就兰州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出关键“三大抓手”,一是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检测评价,二是抓好技术培训,三是抓好“一对一”监管。同时专家们也希望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兰州畜牧业扩量、提质、增效,为加快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提供内生动力。

着力推动养殖业发展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访甘肃农业大学教授 陈智华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乡村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传承乡村文化和推动农村创新等。”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陈智华如是说。

陈智华认为,养殖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建设来说,发展养殖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养殖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畜产品加工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养殖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其生活水平。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出售畜产品获得直接的现金收入;另一方面,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可以参与养殖业的生产和经营,获得稳定的收入。

“养殖业的发展与农村环境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可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例如,通过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燃气等,可以减少化肥和燃料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陈智华介绍说,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对养殖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发展养殖业,可以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包括传统的养殖技艺、乡村习俗和民间艺术等。这些文化的传承不仅有助于维护乡村的特色和历史,也有助于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另外,还可以推动农村创新。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模式创新可以优化养殖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推动绿色养殖和特色养殖的发展。此外,创新还可以促进农村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陈智华表示,养殖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传承乡村文化和推动农村创新等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图

完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提高特色产品竞争力

——访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业与渔业渔政管理科科长 张彩春

“兰州具有传统畜牧产业的发展基础,有效保障了兰州市民的生活需求和健康饮食。新形势下,我们要立足特色产业,围绕生产健康、质量安全、农民增收的目标,鼓励和支持养殖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提高畜禽及渔业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兰州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都市畜牧业的转变。”11月8日,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业与渔业渔政管理科科长张彩春这样说。

就有效推动兰州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都市畜牧业转变,张彩春建议: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创建省级种畜禽场,争取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省级种畜禽场种群规模、种畜禽质量、供种能力和种业竞争力。依托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等渠道,推进标准化种畜站、人工授精站点建设,扩大人工授精技术覆盖面,提高养殖场户畜禽良种率和生产水平。

二是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程序化和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引导支持养殖场提升产能、完善生物安全防控,提高养殖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

三是开展产业强链提质行动。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发展基础,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扶持推进畜禽屠宰企业提档升级,培育引进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着力发展特色畜产品加工业,强化“二产连一产带三产”纽带作用,提升畜禽屠宰企业产能。

四是发展绿色可持续生态畜牧业。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理念,加快构建畜禽养殖绿色循环发展格局。

五是着力打造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具有兰州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甘味”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图

强化养殖“两个保障” 提供健康优质畜禽产品

——访兰州市农业农村局防疫与畜禽废弃物利用管理科科长 王东

“作为动物防疫部门来说,动物疫病防控是一项常态化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有底线思维,保持危机意识,时刻紧绷动物疫病防控这根弦,在畜牧业生产全过程有针对性地落细落小落实各项防控关键措施,夯实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基础,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从源头上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让健康、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走上市民餐桌。”11月8日,兰州市农业农村局防疫与畜禽废弃物利用管理科科长王东如是说。

王东坦言,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就是我们坚守的底线。

王东说,我们通过强化“两个保障”,保障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落实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明确动物防疫三方责任,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的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各有关部门动物防疫监督责任,落实畜禽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生产经营者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引导养殖场户改善动物防疫条件,积极推动养殖场无疫小区创建,推行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督促引导从业主体由“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2022年全市筛选确定10家中型规模养殖场开展“先打后补”,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均达到国家标准。

在保障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方面,我市投资250万元新建兰州市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实验室,核心区域净化级别达到万级和十万级标准。2022年,对各县区兽医实验室进行盲样检测结果比对,8个县区兽医实验室检测项目结果全部正确。

同时,我市按照“五不漏苗”原则,扎实开展畜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王东说,目前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整体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在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中,我们将“预防为主”抓在平常、严在经常,建立了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可追溯的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体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图

构建完整防疫监管体系 提升畜牧业健康底色

——访兰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总兽医师 孙晓军

如何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怎样保障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带着这个话题,记者11月9日走访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总兽医师孙晓军。

孙晓军建言,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应严格执行精准、规范和可持续的口蹄疫、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从前端和源头抓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严格按照“分区域、分畜种、分阶段” 的防控策略,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由“总体控制”向“区域净化”转变。

谈到具体措施,他建言要用好“三大抓手”。一是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检测评价。按照“五不漏苗”原则,扎实开展畜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落实市、县、乡、村“四级”包抓责任制,责任逐级传导,技术层层包抓,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束后组织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群体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养殖场户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免疫效果。

二是抓好技术培训。树立按需培训理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创新采取基层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点单”、动物疫病防控部门“配菜”、专家“炒菜”的订单式培训模式。县区技术人员想学什么、市级培训什么,村级防疫员和养殖场户想听什么、县区技术人员就讲什么,通过“培训+观摩+实战”,确保培训上接政策、下接地气,真正让基层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三是抓好“一对一”监管。坚持落实“一对一”监管责任制度,市级技术人员联系县区,县区技术人员承包规模养殖场。技术人员“每月一督查、一指导、一服务”的监管服务措施,督促指导养殖场完善免疫档案,严格落实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措施,指导开展疫病监测、药物保健等健康养殖技术,为养殖场宣传普及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养殖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