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效能 推动企业发展 我市多县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红古区:
限额以上项目实现网上电子开评标
11月2日,记者从红古区财政局了解到,该局以“惠企、便民、降费、提效”为目标,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保障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阳光、公平、公正。据悉,红古区所有限额以上项目均实现网上电子开评标,覆盖率为100%,实现了企业投标零成本、零门槛、零负担。
在此过程中,参加投标的供应商只要按照招标的要求递交投标文件后,开标时不需要到现场,在采购人、代理机构、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全数在场的情况下,供应商只需通过电脑登录不见面招标系统开标大厅,就可在线实时参与开标过程,自行解密投标文件、查看整个开标流程。
“不见面开标”可降低投标成本,提高投标效率。与以往供应商需要到达开标现场参与政府采购项目不同,“不见面开标系统”在互联网上搭建“不见面开标大厅”,并通过CA加密、云存储等技术创设网上开标场景,供应商足不出户便可在线完成签到、解密、答疑、结果确认等整个开标流程,打破了传统开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真正做到了让“投标数据网上跑”代替“投标企业线下跑”,实现了从以前投1个标可能需要两三天到现在1天可以投二三个标的效能转变。此举不仅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节省了交通、食宿等费用,而且还提高了投标效率。
同时,“不见面开标”还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防范暗箱操作。“不见面开标”最大的好处是,保障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阳光、公平、公正。开标场景全程可视化呈现在所有人员眼前,供应商可实时浏览包括所有供应商名称、价格等在内的“开标情况一览表”,避免了供应商与采购人、评委的“线下”接触,解决了熟面孔、本地圈等人为因素的干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皋兰县:
全方位打造高效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皋兰县政务服务中心以“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为契机,提升“平台皋效办”“审批皋效办”“服务皋效办”三大工程,持续压时间、减环节、增便利、强服务,全力打造“皋效办”营商服务品牌。
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已认领事项从办理成熟度、方式完备度、事项覆盖度、服务成效度、指南准确度等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采取数据共享方式核验证照等相关证明材料的方式开展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工作,推动“数字政府”迭代升级。开展皋兰县政务服务网和“甘快办”APP的注册宣传活动,提升个人和法人用户在“甘快办”的注册数量。
通过“皋效办”微信公众号平台,加载“我要办事、服务咨询、政民互动”等栏目,并在“我要办事”栏目中链接个人办事和法人办事政务服务网网址,拓展网上办事渠道。
审批效率做“加法”。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不动产“同城通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登记财产2小时内办结增值税留抵退税当日审核。
审批环节做“减法”。梳理半小时办结事项清单,线下已实现企业开办、企业准营(以餐饮店为例) 食品经营许可、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灵活就业、企业职工退休、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等“一件事一次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采取“一部门”牵头联审、“一表单”精准告知、“一窗口”统一受理。
打造“硬”环境。整合税务、医保、不动产登记窗口整体进驻皋兰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皋兰发展我来说”“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畅通群众和企业建言献策和投诉渠道,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提升“软”实力。优化完善“一件事一次办”、企业服务“一窗通办”专区,全力打造3个“前台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综合窗口。
提供“暖”服务。提供政务大厅全市首家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打印服务。持续推进邮寄办、帮办代办服务,做实做优自助服务和上门服务,便利企业办事需求。发挥县镇村“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用,通过专人专窗、跟踪督办、协调会推进等方式,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 娜 通讯员 董珍玲
榆中县:
放管结合优服务 搭建桥梁惠民生
“现在办证真方便,我从申请到拿证,不到30分钟,整个办证过程效率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特别好。”近日,榆中县清水驿乡美食源餐饮店的负责人在甘草店市场监管所手持证件激动地说。
榆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由之前在县政务大厅办理登记的权限下放至乡镇就近市场监管所大厅办理。变更、注销等事项实现了“即时办、马上办、零距办”,彻底解决了偏远乡镇经营者办理证照路途远、程序难等问题。
据悉,榆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优化“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办理登记,按照公开的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流程,编制办事流程、填报模板和“一次性告知单”,推行“零跑动”服务。“将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举措,以数据多跑路换来群众少跑腿,为经营者进一步搭建便民服务‘桥梁’,为消费者持续保驾护航。”榆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通讯员 康秀娟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