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刘甫林:连续遭遇四次敌军轰炸
刘甫林行军礼
年轻时的刘甫林
刘甫林获得的各种奖章、勋章
扫码看视频
身为警卫员的刘甫林,虽然没有在朝鲜与敌人正面交锋过,但他舍生忘死,保卫首长。他曾经四次经历敌机近距离轰炸的险境,炮弹在身边不远处爆炸,子弹从肩膀头顶飞过没有伤到他。
人物资料
刘甫林,生于1930年6月,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6月入伍,参加剿匪,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第23军担任通信员、警卫员。1952年7月入朝参战,1953年12月回国,1955年复员被分配到丹东汽车改装厂,1967年5月随厂迁入兰州,1981年9月退休。
给大部队带路后自愿参军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打过长江,解放了上海、南京。有一天下午4点,大部队从安徽省郎溪县万全乡上枉山村经过时,部队首长请村上熟悉路的人给部队带路,19岁的刘甫林自告奋勇地要求带路。刘甫林带领大部队从小路向上海进发,没有了小路就从田埂上走,这样行军比较快,一路上到南京、镇江、无锡、上海。到了晚上他就和战士们一起住在老乡家里,睡觉时地上铺着稻草,战士们就给他两件军大衣盖在身上。解放军战士的态度非常好,对待老百姓就如同待自己的亲人,这些刘甫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非常感动。
第二天天亮时,部队给他开了一张通行证让他回家。第一次成功给大部队带路后,刘甫林心情十分激动,回到家乡后他在一个月内就动员了3名同乡和他一起到县大队,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了县大队二营一连。
入朝前曾在地方剿匪
1949年7月到1950年12月,刘甫林一直随部队在浙江省安吉县一带剿匪。同年底,他随部队乘火车到了上海南翔,被编入野战军炮兵部队,后分配到了皖南军区司令部,在作战科当通信员。他爱学习,平时的工作就是给司令部各个科室送信,送完信后的闲暇时间,他就静下心来学习文化知识。机关的参谋、秘书、文书看到他爱学习,就告诉他:“小刘,你要好好学习,部队上有学习的资料,大家都可以帮助你。”
在那个年代能有那样的学习条件,对于刘甫林来说十分难得。他通过学习,文化水平提升得很快,工作也很出色,1951年上半年荣立三等功一次,并担任班长。因为工作踏实,吃苦耐劳,而且很机灵,当年7月,他被调到首长身边当警卫员。8月,他被调到第23军司令部给首长当警卫员。
“我要上战场,保家卫国!”
在部队休整期间,部队首长告诉他,来年部队要赴朝参战。刘甫林立即提出要去朝鲜,首长对他说:“小刘啊,你就不去了吧,留在办事处工作,一样也是支援抗美援朝嘛!”而他却说:“不行,我得去,我要上战场,保家卫国!”
刘甫林之所以提出入朝作战,是因为1937年底南京大屠杀后,1938年2月,日本兵来到了他的家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内心充满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他说,一天晚上,父亲不在家,是舅舅通知他日本兵来了,要他们赶快跑,当时他妹妹还不满一岁,舅舅挑着箩筐,一头装着妹妹,一头装着大米,他带着家里腌的酸菜,和老乡一起跑到了山后的林子里躲藏起来了。晚上,日本兵放火烧了老百姓的房子和粮食。“日本兵实在是太可恶了,我当时就发了誓,一定要替乡亲们报仇!”说到这里时,刘甫林哽咽着停顿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那时的刘甫林才8岁,但他清楚地记得,当天晚上日本鬼子烧毁了他家的房子,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村里大部分的房子被烧了,乡亲们就在后山的树林里躲着不敢回家。他目睹了当时的情景,给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乡亲们的房子、吃的、用的都没了,村庄一片狼藉,这让他很痛心,也增加了他消灭敌人的勇气和力量。听完这些,部队首长答应他随部队前往朝鲜。
1952年7月,他随大部队从上海南翔坐火车到丹东,三天后出发入朝,23军换防的就是在上甘岭下方(东线元山)的21军。当时首长发现,敌人的大炮正对着我军阵地炮击,他跟随首长左右,时刻保卫首长的安全。
连续遭遇敌人四次轰炸
在朝鲜战场上,刘甫林经历了一天遭遇四次敌机轰炸的情况,他庆幸自己没被炸死。
23军在半山腰有一个开阔的靶场,大概有四五个足球场那么大,有一天飞来4架敌机。刘甫林急忙向炮兵司令员的警卫员喊道:“小刘(和刘甫林同姓),敌机来了!”话音刚落,敌机扔下的炸弹在距离他们大概50米远的地方爆炸了,密集的子弹也打了过来,离他的头部不足5厘米。由于周围都是开阔地,两人正着急寻找隐蔽的地方时,发现了旁边有一口老乡存粮的地窖,地窖的门大约60厘米宽,就在他们进入地窖的那一刻,“嗖—嗖—”敌人的两颗子弹就打过来了,正中地窖右侧的门框,他们正好靠左侧,没有被打着。由于担心首长的安危,他和小刘又立即爬出地窖,向首长所在的位置跑去,“哒哒哒……”敌机一阵扫射,子弹打在他们身后溅起阵阵尘土,两人飞速跑进了树林,来到了首长身边。此地,敌机已经将地窖炸塌了。
阴差阳错躲过了一劫,这是刘甫林第一次遭遇敌机轰炸。当天晚上敌机又连续轰炸了三次。晚饭后,首长要去元山的前沿部队(位于朝鲜东部)检查防线,为了防止车窗玻璃反光,驾驶员将首长乘坐的吉普车前挡风玻璃放了下来,在车顶上铺上草和树枝。大概走了两个小时,晚上10点,过了洪川江,虽然江面比较宽,但水很浅,此时敌机又在上空盘旋。之前,他们晚上都是靠打照明弹照亮前进,每隔1公里就有一名持枪哨兵值守,一旦听到有敌机飞来,哨兵辨别出敌机的方向后,朝天鸣枪示警,驾驶员赶快熄灭车灯,向前滑行停到路边等候。而这次,司令员的车已行驶到桥的中间。敌机扔下炸弹,江里飞起来的石块、沙子飞溅到他们的脸上、身上,敌人的子弹从头顶飞过。好在大家都没事。
把调工资的机会让给更困难的人
1952年12月25日,他们接到了命令,从东线调到中线换防38军。之所以他清楚地记得12月25日,是因为当天就是美国人的圣诞节,敌机不飞行。当时他们就在半山腰的坑道里,但到了晚上10点,敌机突然空袭,将他们的电话线炸断了。晚上11点时,敌机将1号坑道炸毁,由于首长和部分指挥员都在坑道口观察敌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朝鲜战争苦啊!敌人都是现代化武器,有飞机、坦克和大炮,但志愿军靠步枪、炸药包、手榴弹,还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刘甫林说。
在入朝作战期间,刘甫林跟随首长去过很多地方。那时在朝鲜基本没有完整的房子,60岁以下的男人都去前线打仗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在谈到这些时,刘甫林老人表情凝重,一直重复着一句话:“可怜啊……”
1953年12月,刘甫林回国前,首长就问他想干什么,他说想学技术,回国后被调到了丹东汽车修理厂。1955年4月11日,刘甫林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丹东汽车改装厂。1967年工厂迁到兰州,改为兰州汽车制配厂,他担任销售员。厂里曾经多次上调工资,他看到很多同事家里比较困难,就主动把机会让给其他人,自己5年没有调过一次工资。
“1981年从兰州汽车制配厂退休,现在一个月近6000元退休金。有人说我是1949年6月参军入伍的,现在工资少多了,但我觉得好得很,这是国家对我的照顾。”刘甫林笑着说。现在,孩子们也很孝顺,对他照顾很周到,生活很幸福。在战场上没有和敌人正面交锋,刘甫林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心态也好。
当问到老人有什么心愿时,他很幽默地说:“今年6月过了93岁生日,现在正在向94岁生日迈进呢!党和国家对我很照顾,我的身体还硬朗,每天在小区里还坚持步行3公里呢,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李庆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