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一村一韵 又富又美才相宜

2023-09-06 07:02:33 智能朗读:

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的民居和街景 安 娜 摄

近日,记者在红古区红古镇米家台村看到,整洁的巷道,平整的田野里一片生机;舒缓的流水,绽放的花朵随风摇曳;鳞次栉比的房屋,诗画般的风景;村民们或田间劳作,或休闲纳凉拉家常,彰显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气质,一幅村美人和的生态画卷。

一村一景观 田园好优美

其实,在我市像米家台这样的乡村还真不少。记者在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看到,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上车村庭院整洁,陶园巷、桃园街、河湾街、阁楼巷等街巷院墙人文历史特色浓厚,构成了“一街一环五巷”的空间架构,好一派田园风光,彰显了该村浓郁的乡村旅游特质。

3年来,上车村以农村“十四乱”治理为着力点,采取全员行动,实行包干责任制,全面清理柴草、粪堆、木料、石块乱堆乱放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了乱堆,乱放,乱扔、乱排的陈规陋习,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此过程中,我们还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卫生厕所改造,投资300万元打通了全村的排污渠,通过设立党员环境卫生先锋岗、农户“门前三包”等办法,建立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彻底解决了农村厕所苍蝇蛆虫滋生,脏乱差无处下脚、污染环境的问题。上车村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上车村只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亮点之一。

永登县红城镇华山村一社的农户虽然大多依山而居,可家家门前都有小花园,花园里鲜花满园,树木青翠,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青瓦院墙间的空地上还有一个议事厅,农户们可聊天休息。周边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垃圾桶摆放有序,庄户人家的老人们带着小孩嬉戏玩耍,一幅恬静和谐、靓丽优美的农庄画面。

据永登县红城镇镇长赵万军介绍,华山村是永登县委、县政府精心打造的八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不仅投资80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还集中整治了村容村貌。在此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养殖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增加收入。同时,严格落实镇村两级河长制责任,对河道内倾倒垃圾、乱挖乱采等行为进行管控治理,确保村内河道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有效推进了华山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希望通过努力使华山村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示范村。

无独有偶,永登县龙泉寺镇费家湾村按照“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观、一村一特色”的思路,将全村10个社全部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引导群众变被动受益对象为主动参与主体,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使村庄更宜居、生态更优良、乡风更文明,基本实现了村庄“亮起来、美起来、绿起来”的目标。“说实话,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我们可真是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比有的城里人都生活好。”村民张新翠坦言。

顾面子更要里子 塑形又铸魂

如果说人居环境是乡村的面子,那么,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就是里子,农村产业则是乡村的底子。

上车村、华山村、米家台村的变迁不仅是我市持续推进“千万工程”(始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更是一任接着一任干,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才有了一幅幅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市乡村结合实际,依托自然禀赋条件,在村容村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持续发力,不仅有效改变了乡村风貌,还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不仅使乡村面貌从表象到内涵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生态美”,造就了“百姓富”的客观现实。

在此过程中,我市结合“强省会”“三抓三促”战略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和康县、甘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验的基础上,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为主攻方向,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公共基础设施“补短板”,突出工程设施有效运行管护“建机制”,立足各方共建共管共享“聚合力”,统筹源头整治、系统整治、综合整治,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在“厕所革命”专项行动中,我市先后制定印发《兰州市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行动实施方案》《兰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拓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通知》等,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内容、推进措施和时限步骤,为此项工作的开展设计了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的路线图。先后拨付厕所革命专项资金1614.3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1302.4万元,市级资金311.95万元,集中物力、财力,应改尽改、真改实改。同时,我市还因地制宜,在高寒干旱乡村优先选择单罐直通式、积肥式或双坑交替式户用卫生厕所,积极引导农户新改建户厕进院入户。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20座,完成率达97%。

在村庄清洁行动中,我市聚焦布局美、家和美、庭院美、村组美、生态美、风尚美、心里美“七美”共建主题,重点推进村庄内“三清一改”,带动和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先后在全市661个村开展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清脏、治乱、拆违、增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粗到精梯次提升,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截至目前,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4万吨,整治乱搭乱建2190余处,清理村庄三堆5018处,清理积存垃圾2.1万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6万吨,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宜居更要宜业 产业兴旺兴业态

今年,在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省政府提出:“希望兰州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争取和美乡村建设尽快有一个大的突破”。

乡村不仅要宜居,更要宜业。只有乡村产业兴旺起来,才能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流向农村,农村才有活力、有人气、有奔头。要按照“土特产”三个字要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日前,记者从兰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将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为主线,聚焦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着力提升优势产业集聚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群众生活幸福度,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速度,缩小近远郊县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高水平打造具有省会城市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此过程中,我市将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实行多规合一,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因村施策、对症下药,勾画“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彩陇原风情画。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与铸魂并重,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实力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幸福乡村、活力乡村”建设,促进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坚持系统思维、梯次推进。立足乡村的区域性、多样性、差异性,精准定位发展方向,从农村最基础的事抓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做起,合理安排创建时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稳扎稳打、务实推进,做到建一个、成一个、美一个。

在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我市将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的原则,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产业新动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到2025年在全市打造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以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就业带动等方式,与村民共同分享收益。加快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和数字兴农,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创新基地、数字田园、智慧农业示范点。

同时,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拓展“5155”乡村建设广度、深度,到2025年全面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所有发展类行政村完成创建任务。深入实施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改暖等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断头路”,修缮“破损路”,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达到75%以上;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管道燃气、液态燃气向乡村延伸。

人心和善成风 美丽乡村添彩

自古以来,我国就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

在和美乡村创建工作中,我市将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村庄区位地段、所属类型、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短板优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务实渐进推进创建工作。环主城区村庄。突出集聚提升,以发展精品特色旅游、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为重点,打造集民俗、休闲、娱乐、购物、餐饮、度假于一体的城市人的新生活圈,形成以环主城四区“交通一小时”为重点的和美乡村片带。“三边三线”村庄。注重串点成线,坚持“一片区一主题”,整乡整镇成片推进、连片成景,跨区域组团打造环境美、产业强、文化好、治理善、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培育示范片区综合体。其他区域村庄。坚持稳打稳扎,三县和红古区要以交通沿线、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速进出口周边村庄最基础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循序渐进推进绿化美化、产业培育、乡村治理,一步一步往前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和美乡村。

我市将推进乡村绿色生态发展,创新“美丽乡村+”运营机制,培育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文创等乡村新业态,全面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加大连城、兴隆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吐鲁沟、徐家山、石佛沟、南山等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整改力度,加强榆中北山地区、永登北部干旱荒漠区综合治理。实施湟水河、庄浪河、宛川河、蔡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放大“黄河之滨也很美”的绿色名片。全域推进乡村绿化美化,重点在沿路沿线、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种花植绿。推进黄河流域兰州段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

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环保,将绿色生态贯穿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展示乡村风貌肌理,打造乡村振兴生态底色,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按照“市级统筹、县乡主责、村级实施、群众主体”的要求,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建设,形成政府、集体、村民和社会力量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格局。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推进 “一站式”便民服务。落实村级事务管理制度,使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有序。通过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厚葬薄养、奢侈浪费、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