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唐少卿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负伤
唐少卿年轻时军装照
唐少卿获得的勋章
扫码看视频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战争……”近日,92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唐少卿,向记者讲述70年前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故事,激励党员干部继承抗美援朝精神,践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
他和大炮一同奔赴战场
1949年8月2日,唐少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设在苏州的华东军政大学学习、训练。1950年春被分配到南京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青年干校学习。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8月他被调到解放军第三炮兵学校学习苏联炮兵的运用和观测技术。当时使用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支援中国军队的山炮。
1952年春,正当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得十分激烈时,唐少卿被调到山东淄博地区的周村,加入新装配122榴弹炮的炮七师二十团二营四连的指挥排,从事该炮连的观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1952年4月,他和大炮一起开赴中朝边境的安东(现丹东市)。
到达安东时,鸭绿江大桥已被美军的飞机炸成三截,对面的朝鲜新义州已成一片废墟。唐少卿所在四连的大炮由10轮大卡车牵引,指挥车和弹药车是苏联小嘎司车(类似解放牌卡车)。战友们都是日宿夜行,敌机依然轮番不断轰炸扫射,为防止敌机来袭,朝鲜军民在公路沿线的山上设有很多观察哨,敌机一来就鸣枪示警,并大喊“边机瓦哨”(飞机来了)。唐少卿和战友们听到枪声和喊声,立即熄灭车灯隐蔽到树林里。就这样从天黑到天明也只能走几十公里路,有时一夜行程还不如步兵走得远。
目标战场离中朝边境才几百公里,坐着汽车却走了好多天才到达金(城)平(康)淮(阳)中线战场。还有一次唐少卿在驻地附近将大汽油桶埋在地里,防敌机扫射起大火,土堆类似新坟,几位阿妈妮(老大娘)流着泪说他们将“烈士”埋得这么浅不合适,要求帮他们重新埋,唐少卿只好一一给老大娘解释,她们才放下心来。
立三等功 获朝鲜军功章
中线金(城)平(康)淮(阳)战区是38线以北敌军向北最深入的地区,那里是邱少云牺牲的地方,也是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扑向敌枪口、夺回597.9高地的地方。1953年金城反击战打响后,我军从这里一举向敌方推进了9.2公里,迫使美军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当时金城是敌人占领的阵地,而在中线西端平康城南偏东的斗流峰、西方山是美军的阵地,我军阵地是平康盆地和盆地以北的低洼地。美军居高临下,便于机械化部队在我阵地前展开,对我无险可守的平康城一线阵地威胁极大。
唐少卿作为炮兵进入中线阵地后的6月间,上级决定要夺回斗流峰、西方山这两处要地。“我们的大炮是志愿军最大口径的榴弹炮,一发炮弹就是2两黄金,绝不能浪费。”
进攻部队下午4点多发起攻击时受阻,上级要求四连炮火支援,为进攻部队打开通道。但四连试射的第一发炮弹打到了敌阵地后的山沟里,周围的步兵和各炮兵观察点均找不到弹着点。唐少卿在距离最远、海拔最高的五圣山观测所发现了山沟里微弱的烟土气,断定为试射的弹着点。经准确计算修正目标的坐标后,他通知后方开炮。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这一发炮弹准确命中斗流峰敌阵地上的主碉堡,敌主碉堡被炸成碎片。下午5时,进攻部队顺利攻上斗流峰、西方山阵地,占领了这两处战略要地,使山下的平康城和周围的大片盆地成为我军巩固的后方。为此,唐少卿荣立三等功,获朝鲜军功章,并被提升为排级炮兵观测员。
战友黄继光牺牲时才21岁
在中线作战期间,唐少卿所在的四连设在五圣山西侧山上的观测所与志愿军第十五军一三五团二营的指挥所同在一个山头上,相距约10米。1952年夏季的一天,唐少卿和另一位观测员去最前沿419阵地实地观测四连阵地周围的地形情况和前方敌情,志愿军第十五军一三五团二营二营六连的通讯员黄继光背着驳壳枪,引领护送唐少卿和战友。“他跟我一样,是小伙子,很年轻,牺牲的时候才21岁啊!”唐少卿说起黄继光的时候声音有些哽咽,他已经记不清黄继光的模样,却依然清楚地记得上甘岭战役的经过。
在此观测10余天里,一天上午11时许,美军从金城炮兵阵地向419我军前沿阵地实施猛烈的炮击。后期还发射来几发烟幕弹和毒气弹,坑道里三四十人除了唐少卿和两名炮兵观测人员和坑道口连队的三五个指挥人员外,其余人员均中毒昏迷在坑道里。唐少卿和几个未被完全中毒倒地的战友,一面持各种武器守卫阵地,一面通知后方部队迅速来阵地运送中毒倒地的伤员回后方。
在上甘岭战役打响前的9月底10月初,美军曾有多辆坦克到该阵地西侧向我军阵地后方冒进。我守军要求炮火支援,以防敌坦克炮击419阵地的我阵地坑道口。由于唐少卿曾在该阵地驻守观测多日,准确地给出停在419阵地西侧峡口路上敌坦克的坐标,试射的第一发炮弹即命中该坦克顶部,使其起火爆炸,从峡口进来的坦克无法退回,在峡口外的坦克只能狼狈地退了回去。最终使美军胆怯地放弃从此进入夺取主峰阵地的企图,只能在10月12日开始从正面向主峰正面的两个高地向我阵地攀险进攻,由此也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在上甘岭被炸穿肩膀
从1952年10月12日至11月23日,历经43个昼夜的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最激烈的一次争夺战。交战双方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狭小地段里投入了10万以上的兵力,在反复争夺的战斗中,“联合国军”被毙、伤、俘2.5万余人,志愿军付出了伤亡1.15万余人的沉重代价,才守住了这块不大的阵地。
此次“联合国军”向我中线五圣山(海拔一千零几米)南侧两地展开进攻,我军坚守这两个高地及周围地区,与敌人反复争夺。将此次战役定名为上甘岭战役,是因为这两个高地之间有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名为上甘岭。唐少卿当时和战友们坐着汽车准备过河时,美军的炮弹正好打了过来,其中一发炮弹正好在唐少卿乘坐的汽车上方爆炸了,唐少卿的脸、耳朵都被炮弹碎片刮伤,左肩膀直接被炸穿了。
唐少卿负伤后转回国内疗伤,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志愿军总部附近,躺在担架上见到一位曾并肩战斗的兄弟连副连长。副连长告诉他,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们连100多人,只剩下6名伤员下来,其余的都牺牲了。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的、非常残酷的战争”,唐少卿感慨地说,“当今的青少年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用科学技术来武装自己,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档案
唐少卿,男,1931年出生,籍贯江苏。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5月入朝在金平淮战区进行战斗,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负伤退出战场。1954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8年起在兰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1979年起,先后任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主持文、理两种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李庆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