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犹在耳 重任扛肩再拼搏 河清树绿的现代化兰州分外妖娆
黄河兰州段城市风光 □新华社照片
全国百家城市党报党媒的社长、总编辑参观黄河风情线 葛 强 摄
兰州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靓丽的新的城市名片。
兰州蓝 一份凭“兰州精神”拼来的幸福
蓝天下,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是愉悦的、生活是惬意的、幸福的。
但对老兰州人来说,对蓝天的印象可谓深刻。“记得儿时,冬季的城区被烟雾笼罩,地面上落着一层层的煤粒灰屑……一年四季都是灰蒙蒙的。”李晓兵这样回忆。
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2012年,兰州在国家公布的重点监控城市大气污染指数中的排名中位于后10位,部分年份甚至排在末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断增长的经济、人口数量,注定了治理大气污染将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2012年4月20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整体战攻坚战。“一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总体目标,以工业、燃煤及面源、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污染治理和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为重点,力争3年使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
兰州在治污路上探索前进。出城入园、驻厂监察、停产减排、煤改气……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污染降下来了,空气开始变得清新起来,蓝天多了。
“一天下来确实很累,但制止一个污染源,心里就会舒服一些;多一个好天气,就会有说不出的高兴,跟过年一样。”采访时,一位老环保人这样对记者说。
2014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标志着我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第二年,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从“污染排名前列”到“空气质量达标”,兰州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了好的经验,并在京津冀地区推广。
至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持续改善,兰州正式迈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兰州蓝”由“浅蓝”逐步走向“深蓝”,不仅更好地优化了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还极大地增强了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城市的形象、口碑均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已成为人们夏日观光、旅游的佳地。
两山叠翠 数代人用汗水赢得的“绿色奇迹”
蒋林海坐在长廊上休息,8岁的小姑娘在不远处的花草间追逐着蝴蝶。蒋先生告诉记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南北两山皆是荒山秃岭,有“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的记载。每当刮风,举目尘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怀着改善生态、美化家园的迫切愿望,兰州人民背冰挑水,上山植树,历经数十载努力,现今的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常见的脊椎动物达76种。创造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色奇迹”。据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评估,南北两山年涵养水源1431万立方米,年固碳量107万吨,年释氧量54万吨,年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量56万立方米,年固土量29万吨,在榆中县北山高坪护林站,生长旺盛的柠条为干旱、贫瘠的群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焕发着勃勃生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曾组织外国驻华使节和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等国际代表一行40余人在兰考察时,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纷纷称赞中国了不起、兰州了不起。专家表示,兰州在防止沙漠化、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对我国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保护母亲河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目前南北两山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生态效应逐年增强,给广大市民提供了类型多样、文化丰富、功能全面的绿色生态服务,现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健身的最佳去处。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如今的两山,开始由单一的绿色逐步向多彩转变,成为色彩缤纷的城市“背景墙”和生态屏障。
黄河之滨 城市名片愈发靓丽
“立春”之后,春雨蒙蒙,喜欢摄影的张旭东便会来到南滨河路上拍摄玉兰花。在细雨中,这些或白或红的玉兰花亭亭玉立,格外醒目。而当玉兰花将凋之时,北滨河路沿岸的樱花正含羞待放……
入夏之时,牡丹、鸢尾、马鞭草、四季玫瑰、金娃娃萱草……多彩斑斓、随风摇曳、柔美灵动,如童话故事中的浪漫花园。见花停步,花香入怀,市民流连忘返、拍照“打卡”,整个风情线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水映城郭、树伴流水”的美丽风貌。霍去病雕塑、水车文化博览园、黄河母亲、黄河楼……一大批设施和景点,如同镶嵌在锦带上的明珠,点缀于百里风情线之上。
“这里太美了!美不胜收。谁能想到,以前的黄河边四处是垃圾场、沙土堆。”在水车博览园散步的徐先生对记者说。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夜幕中、光影下,黄河上的数座桥梁如一道道霓虹飞跨两岸,兰州的夜经济已然开启。中山桥下、黄河楼边,人头攒动,游客、市民纷纷慕名而来,尽情领略这里的美景。炫目、多彩的灯光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还提高了山水城市的品质,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河净水 坚决扛起上游责任与担当
“黄河母亲”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在黄河岸边,虽经风雨依旧慈祥,充满着一位母亲对儿女全部的呵护与爱。
作为黄河母亲最宠爱的孩子——兰州也在全力呵护着黄河母亲。
为了母亲河的健康,兰州把水污染防治、城市内涝防治、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从源头上进行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城区污水管线更新改造、城市内涝点整治工程等,从源头上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时,在黄河两岸架设的393个摄像头,时时观察着母亲河的细微变化。
走岸线、穿草丛、钻涵洞……环保工作者对黄河沿岸的排污口实施排查,把信息及时录入排污口排查APP。
根据《2021年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兰州市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状况系统评估中,兰州市位列“中国十大水质清净之城”第八。
多年来,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二类水体,地下水国测点水质保持稳定。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水清了,鸟来了。如今,黄河兰州城区段沿线分布有大块湿地10余处,兰州市(包含兰州新区)共有湿地面积5.73万亩。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立勋教授说,目前,黄河兰州段现有越冬水鸟8目11科22种,其中备受兰州市民关注的大天鹅种群数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鹊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和渔鸥的种群数量大,成为黄河兰州段的优势越冬水鸟。
绿意满山、蔚蓝天空携手谱写和谐之歌;潺潺流水、山间鸟鸣合奏共生乐章。
新的篇章已然开启。
作为黄河上游城市,保护好黄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发展大局,是对国家、对人民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兰州将以责无旁贷的精神、义不容辞的担当,切实扛起责任、担起使命,保护好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胜军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