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医养融合 社区服务新模式

2023-07-05 08:34:24 智能朗读:

在城关区康乐医院,医生、护士、护理员和老人在一起。

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入户为建档居民测血糖。

“一房两站”医养模式进社区。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它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能够满足多类人群的不同需求。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效增加老年人医养服务供给,兰州市充分发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面广的优势,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联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养老服务机构、国有医药企业融合发展、线上+线下“智慧医疗”全面运行的医养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医养机构:“有病治病、无病疗养”

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是由区政府主办、隶属于区卫健局管理的二级专科医院,2015年成为省内第一家具有医疗资质和养老资质的集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托养及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服务机构。

康乐医院副院长王静玉介绍,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它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能够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等人群的多重需求。

“医院根据相关规定,将老人在医疗模式和养老模式之间‘切换’。由于只是系统之间的转换,老人不用真的出院,在同一张病床上享受不同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康乐医院护理部主任、托养管理中心主任董红告诉记者。

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了一部分社区居家养老任务。长期以来,康乐医院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技术培训指导,是全市乃至全省医养结合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践行者。

记者在兰州市卫生健康委了解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时获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养结合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老年人能力和老年综合征罹患等维度,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进行一次综合评估,为优化布局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做好安宁疗护、失能评估与健康指导等试点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与健康相关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支持,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进行服务,以打通医养结合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3年,兰州市将深入开展社区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老年人优先就医绿色通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

构建“一房两站”满足康养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前用药的数量是有限制的,依托本站建设‘一房两站’,对于居民来说是将药品的品种最大化。现在,群众有了小病直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佛慈大药房可以为我们做补充。”城关区广武后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秦启霞告诉记者,“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就是对有医疗需求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服务。

构建“一房两站”医养模式,是切实满足群众康养需求的重要举措。此举可进一步健全基层医养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医疗卫生、康复养老、优质医药企业等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完善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构建,积极探索政府+机构+企业的联动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医养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居家老年人医养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兰州市在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佛慈社区配送药房,在具备条件的乡村卫生室完成佛慈乡村药房(专柜)的建设,为居民提供同品同规同价、质优价廉的佛慈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佛慈专柜”95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设置118个,已设置118个,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按照应设尽设原则,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168家,覆盖率84%,村卫生室设置665家,覆盖率100%。

广武后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有床位6张。有的老人血压、血糖不稳定时,一天要监测数次血压、血糖,他们嫌麻烦就会来到日间照料中心。72岁的王阿姨就属于这种情况,2018年建档后,医生根据病情为她及时调药、控制血糖,最近感觉身体不错的她外出旅游了。“这些老人都是在我们站建立健康档案的重点人群,他们享受的是签约基础包,床位和一些检查是免费的,如果医生开具了治疗项目和药物,将收取一定费用。”秦启霞说。

目前,城关区创建10家“康乐荣养”医养托健中心,创新开展“白天机构管、晚上家人管,医疗服务+日间托养+居家养老”的复合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精准守护群众健康

张旭涛是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他所在中心的辖区内基本都是没有电梯的老旧楼院。记者跟随他来到一个家庭医生签约户,这户人家住着一位名叫宋爱珍的81岁独居老人。老人16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2013年建档签约,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疗保健服务。

“中心2012年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主要针对65岁以上老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点人群开展包括测血压血糖、面对面随访和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等服务。中心有10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一个团队一般由一医四护、一个公卫医师和楼院长、社区志愿者组成,一个团队覆盖800户2000人。”张旭涛介绍。

熟人上门,宋爱珍老人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您的血压怎么有些高,以前测很正常啊。”护士指着血压计上的数值对老人说。“会不会是我刚才有些着急,一溜小跑回来的原因?”“有可能。再给您测一下随机血糖。”不一会儿,血糖数值也出来了,一向控制得不错的血糖居然也很高。张旭涛与老人约定第二天去中心监测一下空腹血糖和血压。

宋爱珍老人告诉记者:“我觉得这种签约服务非常好。家里平时就我一个人,孩子们都忙,我一般不打扰他们。不舒服了自己就去中心检查一下。医生护士们态度很好,非常熟悉我的情况,比去医院方便,检查都是免费的。”

截至2022年底,兰州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294个,家庭医生2288人,签约1850281人。在各县区,家庭医生团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推进基层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服务医防融合。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两手抓”,优化常见多发慢性疾病的基层诊疗和健康管理流程。全面做实慢病科普宣讲、健康养成推广、常住人群体检、高危人群筛查、用药管理等健康管理工作,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防治管理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一步做实,群众获得感有效提升。

张旭涛回忆起今年年初的一件事。辖区内一位签约的75岁老人,夜晚发生胸痛,家人立即致电给家庭医生,随后赶到中心。心电图显示老人是急性心肌梗死。医生赶紧对老人实施给药、吸氧等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他们一边拨通120急救电话,一边与兰大一院导管室取得联系。兰大一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老人到达医院后被直接送进导管室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最终获救。

“这样节约了不少时间,为老人赢得更多得救机会,否则心肌损害不可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害怕漏诊、误诊,老人的病情是通过甘肃省人民医院远程心电图确诊的。”张旭涛说。

医防融合护航百姓健康

城关区张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管理着4000多名高血压和1000多名糖尿病患者,工作量较大。中心主任冯辉介绍,近年来,中心不断在医防融合工作上创新探索,建新机制,搭新平台,不断提高医防融合水平,积极构建“医中有防”“防中有医”的健康服务新格局。

78岁的马有利患有高血压多年。自从他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后,便享受到了定期上门随访和健康饮食、用药指导等服务,有了医生的“监督”,老人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老人高兴地说:“大夫上门指导怎么吃药,如何健康饮食,只要‘听话’,血压基本上就能达标。”

马有利老人享受到的医防融合优质服务,是兰州市推动医防融合的一个侧影。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始终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以高血压、2型糖尿病医防融合为突破口,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两手抓”,持续加强项目管理,全面规范项目运行,深化完善以工作数量、质量为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较好地完成了2022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市加强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将健康体检与疾病筛查工作相结合,做到边体检、边筛查、边诊治,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有病早治、无病要防”的健康理念,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34万份,建档率81.54%;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46.76万人,完成老年人全项健康体检24.67万人。

城关区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郭晓颖告诉记者:“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是国家公共卫生项目,档案建立原则上是以辖区为界限。年龄符合的老年人,不管是否患病,每年都会享受一次免费体检。体检内容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肝、肾功和血常规检查,还有血脂血糖尿常规,以及肝胆脾双肾彩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就是要让国家投入的这笔经费能够落到实处,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减少全人群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文/图

责任编辑:张军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