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3月1日,记者获悉,市发改委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力度,持续跟踪监测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全市1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市发改委瞄准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各个方面存在的短板,因地制宜,实施后续扶持项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力做好安置点产业配套。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且能带动搬迁户就业的优势产业。提升配套产业园区,支持榆中县幸福家园安置点建成杂粮加工车间1个,七里河区黄峪安居小区建成以百合为主的仓储保鲜库3个。鼓励永登县武胜驿镇和坪城乡农村安置点发展肉羊、土猪、玫瑰、中药材及牧草等产业,培育形成龙头企业8家。引导榆中县甘草店镇和永登县通远乡安置点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景观农业,建成观光体验型园区3个。全市现有9个集中安置点与周边12家企业结对帮扶,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就业促增收。
拓宽渠道,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根据“一户一策”的原则,在就业扶持方面,通过劳务输转、技能培训、公益岗位、扶贫车间、以工代赈等多种措施,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家庭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1568户5543人,有劳动力搬迁家庭1279户2635人,现已实现就业1279户2235人,累计开展技能培训人次105人,省外就业人数312人,省内县外就业人数744人,公益岗位就业215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917人。
“培训+就业”服务,助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持续加强为搬迁群众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建立台账,对搬迁劳动力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实现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全覆盖,促进了搬迁群众充分就业。督促乡镇做好贫困劳动力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务工返乡贫困人员情况登记和创业信息库,多方掌握求职创业需求,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时间进度、数据质量等要求,确保就业扶贫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利用农闲时节,带政策、带信息、带岗位深入涉贫乡镇进行摸底调查及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政策、知晓信息,为其顺利就业打通便利通道。
聚焦融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对全市16个集中搬迁安置点,建立和完善适应安置区后续发展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推动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提高搬迁群众对新社区、新居住点有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促进安置点邻里和睦、人心相通、开放融合。榆中县推行社区管理模式,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安置点实现物业化管理,55名搬迁对象成为社区物业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新生活;完善基础公共服务,依托特色小城镇建设,按照“保障基本、缺啥补啥”原则,安置点达到服务中心、中小学校、幼儿园所、卫生院所、文化场所“五有”标准,设立166个公益性岗位、4个爱心发屋,搬迁群众顺利融入新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