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让“小修小补”回归城市街头巷尾

2023-02-24 08:45:58 智能朗读:

城市生活,既需要有品质的城市环境,也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看似不起眼的修鞋、配钥匙、修自行车等“小修小补”的微服务,却关系到市民的日常需求。2月16日,商务部号召全国试点地区继续加快建设便民生活圈,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让修鞋、配钥匙等回归百姓生活,提供接地气的服务,让市民的生活更为便利,于“小细节”里体现出了“大民生”。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推动“小修小补”尽快回归到城市的街头巷尾,让市民看得见、找得到。

感言

街道助力 “小修小补”摊子的环境变了样

安宁区西路街道兴安路与万新路交汇十字口的街道便民服务亭内,有修鞋、修补衣物和维修自行车的摊子,5位摊主每天坚守在此。今年70岁的修鞋摊主邵西安夫妇和侄子就在这里从事修鞋服务。邵西安说,他从万里厂退休后就跟着老伴修鞋,至今已有11年了。老伴是1984年从河南老家来到兰州的,一直从事修鞋行业,至今快40年了。如今政府的政策好了,免去了工商管理费、税费、卫生费等。2017年4月,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安宁区西路街道将他们原来的摊子进行了升级改建,不仅加建了棚子,还粉刷一新。现在坐在亭子里缝缝补补,不怕风不怕雨,感觉很舒心。“相比前些年,我们‘小修小补’摊子的环境确实变了样。”

“二十多年前,只要自行车出现机械故障,推不了多远,便能找到修车的小摊。如今修车的小摊已经很难找到了。”在安宁区西路街道便民服务亭前开设自行车维修摊的杨世忠今年76岁,修车已有50多年。面对老街坊,他的服务不限时间,随时都能帮大家修理自行车。

“大家有什么事都来找我,我也愿意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杨世忠说,他是20世纪80年代从陕西到兰州上班的,在兰飞厂当维修工。之前在老家就干过自行车维修,到兰州上班后,他下班后和节假日都会上街摆摊维修自行车,目的就是挣点生活费。“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通一行,既然叫便民小修,就得把这些手艺学精了,随时能够给有需要的人服务,这样生意也才会更好。再说了,虽然这些活很琐碎,还很脏很累,但总得有人干不是。”

建议

如果能将“小修小补”加入到“15分钟生活服务圈”会更好

“修鞋、配钥匙不是什么热门行业,但是的确能帮助老百姓,方便大家的生活。这些看着不起眼,也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但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家住西固区临洮街街道后街社区丽景家园5号楼的冯女士说,她们小区大门口就有一个修鞋摊,是小区里的一位残疾朋友开设的,类似于岗亭,既能为摊主避风挡雨,也方便了小区居民。

“今年春节前,我从网上新购的一条裤子有点长,想找个裁缝店改一下。问了小区几位邻居,不是不清楚哪里有裁缝店,就是说哪条小巷里有一家,具体寻找起来真的很费劲。临近中午时,我在社区菜市场的一排平房里找到了一家裁缝店,虽然门面很小,但店主很是热情,从量尺寸到裁剪到最后缝纫,五分钟就搞定了。”先锋路街道南山社区区政府家属院的王女士说,十多年前,出小区大门走不了多远,就能看到修鞋、裁缝、配钥匙的小摊子,近些年城市发展太快了,没有了“小修小补”的容身之地,很难找到这样的便民服务了。

南山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城市在发展,市民的需求也在不断细化。近几年,城市街道、社区都在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除了便民超市、学校、医疗服务外,如果能将“小修小补”加入到“15分钟生活服务圈”就更好了。“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应当围绕便利化、规范化、丰富化、优质化,做好社区‘小修小补’迭代升级服务,满足群众对日常便利服务的需求。”

呼声

能否分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点,提供便民服务亭?

在记者走访的便民小修摊中,多数摊主年纪较大,年龄在60岁以下的仅占三成左右,大部分摊主都在60岁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70岁。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个工作比较脏比较累,风吹日晒,夏热冬冷,很难吸引年轻人参与。

前段时间天气寒冷,“小修小补”摊主们的出摊时间相应推迟了点,有需要修补的市民看到摊子还没有营业,便开始埋怨。邵西安说,有可能一上午都等不来一位顾客,也有可能突然集中来了好几个。由于摊位地方有限,大冬天的也不能生炉子取暖。即使这样,他几乎是天天守在摊位上,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不离开。“天气暖和时早上8点前就出摊了,一般晚上8点才收摊,有顾客时甚至会更晚。天气冷时,早上9点出摊,晚上6点收摊。很多时候,顾客都是中午和晚上才有空,如果来了‘扑了空’,可能会耽误事,所以我每天都会摆摊,比上班还坚持得好。”

摊主薛自来专门修自行车、配钥匙。他说,他的小修摊子设在兰州财经大学家属院东侧与段家滩路丁字路口处的西侧人行道上,因为市民有需要,所以他的小修摊子坚持了这么多年。“一是可以赚取一部分收入,二是可以消磨一下时光,还有就是肩上有份责任。很多人都是老顾客,不忍心让他们跑空。只要我在这里,每天能给市民提供点便利,也算是发挥了余热。”但有一点让他担心,由于摆摊的地儿不允许扩展,而此处来往的机动车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分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点,再提供便民服务亭,附近居民就可以就近享受到便民服务,小修摊主们也能更好地发挥余热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