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高效服务 用心用情保障 ——兰州市政协老干部工作纪实
市政协组织老干部在张一悟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相关媒体对市政协老领导进行“我看改革开放40年”活动专题采访
市政协组织老干部参观北京八中兰州分校项目
市政协机关为85岁高龄老干部送上生日祝福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十五届市政协换届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对老干部工作非常重视,召开主席会议专门听取老干部工作汇报,协调解决老干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专题研究今后老干部工作。同时,主要领导专门参加老干部支部专题学习,看望慰问老同志,听取意见建议,并就加强老干部服务保障和管理工作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市政协探索创新,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及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方面进一步加强,通过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更加用心用情的保障,不断增强老干部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尊崇感。
让学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前不久,市政协结合疫情防控实际,考虑到老同志身体、居住、家庭等情况,举办了一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集中研讨活动。报告会后,老干部通过微信群以语音、文字、图片等形式抒发感想、交流心得,反响热烈。
近年来,市政协坚持把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往实里做、往细里做,应用各种有益方式开展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学习的灵活性,体现学习效果。每月10日是市政协老干部集中学习日,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党的政策、时事政治、上级文件等,采取指导领学、集体讨论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学习;利用全国“两会”及省市党代会召开等重大时间节点,采取现场收听收看、专家辅导授课等形式,开展“精准化”学习。
针对部分老同志居住分散、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实际,市政协会采取送学上门、送资料上门、送信息上门、送服务上门、微信推送等方式,开展“帮扶化”学习。
结合部分老干部理论政策水平高,文化素养好的实际,老干科注重激发引导,通过微信群发布学习内容,并推荐优秀心得体会供其他党员学习参考。还经常安排老干部讲党史、上党课,为老同志提供展示机会,加强学习效果。
针对老干部亲历革命和改革,经受过长期组织生活的锤炼、工作实践的历练和重大历史时期的考验,市政协安排这些老干部通过自己的革命经历,工作经历,来讲党史、上党课,既增加了教育的亲切感,又为老同志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既教育了其他党员,又加强了自我学习的效果。
今年以来,按照市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明确要求,要在老干部学习方式和内容上力求创新,避免千篇一律、枯燥泛味。在方式上,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学,提供展示机会讲中学,固定时间地点集中学,定期提供资料帮助学,每月在职领导辅导学等多种新方式,不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内容上,围绕老干部关心的保健康养、居家护理、兴趣爱好等方面创新丰富内容,在制定每月学习计划中,通过专家讲座,老干部相互分享,并增加开展健康保健、大病护理、常见病预防、书法、美术、写作等方面知识,增强老干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吸引力。
让制度建设更加体现服务
离岗不离规矩,是市政协老干部多年来一个良好传统,在此基础上,今年市政协又出台一系列措施,从强化落实报告制度、联系制度、通报制度、汇报制度等方面,不断增强老干部组织观念,严格监督管理。
根据要求,市政协第一时间向老干部传达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统一将所属党员全部纳入党建微信群,宣传党的政策,学习党纪党规,并时不时地提醒所属党员离开兰州、生病住院及个人重大事项必须向党组织报告,以便于及时了解每名党员的动态情况。党支部每半年组织一次党员思想汇报会,支部委员会成员带头参加,汇报思想、交流生活。
今年以来,市政协按照职级对等、部门归属的原则,实行分级联系和重点联系的方式,落实在职领导干部与离退休老干部常态化联系制度。目前,主席会议成员已联系49名离退休的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其他部门负责人对口联系了53名退休干部、职工,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微信、座谈等形式与离退休干部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联系,了解掌握各项待遇落实情况、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截止目前,在职领导干部已通过电话慰问、上门走访探望103人次。
同时,市政协定期给老干部通报组织要求,第一时间将市委市政府及市政协党组的最新要求通过微信群发布给每名党员,使他们随时感受组织的关怀,了解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为老同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信息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在今年两轮疫情期间,市政协全面落实老干部服务管理网格制度,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安排同一社区或同一小区的在职人员一对一协调服务,确保每名老干部对接服务责任到人。受疫情影响,居家时间较长,子女不在身边,一些老干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市政协联系所属小区,安排机关责任干部、就近居住的其他老干部等,开始上门安抚情绪,疏导心理。对其他老干部,市政协也做到常联系、常问候,并进行疏导情绪、讲解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多渠道了解老干部疫情期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便于快速反映和有效解决。同时,老干科还对所有老同志以电话方式转达了主要领导的关心与问候,叮嘱他们合理饮食、安心居家。
尤其在7月份疫情暴发后,市政协老干科对101名离退休老干部和职工进行了2轮电话拜访,询问疫情居家期间困难。在了解到个别中高风险小区、年龄偏大的老干部存在生活物资购买困难的问题,积极协调同小区居住的本单位职工,每天按时将物资送到老干部家中,并协调下沉干部协助购买生活物资;老干科工作人员还通过网购营养品,第一时间解决老同志们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将领导和组织的关心落到实处。
让特长优势更好发挥展示
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利用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探索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过去,有的老干部从事经济、教育、社会、管理、城建、医疗等工作,具有很多实践经验,市政协一直倡导老干部展示特长,发挥余热。积极主动协调联系,推荐老干部参与市委市政府重要项目的论证、观摩等,并提出意见建议。还通过老干部联系政协委员共同建言、邀请调研视察积极建言、参加政协交流建言等方式,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课题调研中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特长,积极参与,出主意、献良策、谏诤言。
市政协原副主席、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石春生常说:“我们退休了,但党性不能退,为党工作的热情不能减,还更应积极、主动、热情的贡献力量。”退休后,担任支部书记两届,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支部组织的各类学习和各项活动,积极鼓励老同志们多参与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18年所在支部被机关评为先进党支部,在全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同时,还担任市委老干部工作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作出贡献。
市政协原副主席范文热爱写作和电影创作,不同层面介绍兰州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中篇小说《丢羊》改编拍摄为同名电影,荣获第17届华表奖,第九届甘肃省“敦煌文艺”奖,在中美第3届电影节上,获“最佳故事片”奖。长篇小说《雪葬》由本人编剧,拍摄成同名电影,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优秀故事片”奖,在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特别推荐”奖。
市政协原副主席蒙自福、张永财、姜晓红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在征求意见时,第一时间报名并表达了参加驻地“社工委”工作的意愿。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马延宗,喜欢利用书画交流宣传兰州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一直进行艺术交流,为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兰州做出了积极贡献。
前不久,市政协原副秘书长王立仁主编了《兰州特色文化述要》,于2022年3月由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系统归纳概括了兰州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基本的特色和总体的构成。近期,他主编了《金城文化》,系统阐述了兰州文化体系在2000多年历史沧桑中积淀的雄厚财富、发挥的巨大作用。
现在,每当有活动,市政协总会鼓励老干部积极参加调研、视察、社情信息、书法、摄影、征文等活动,施进兵、王建中、李继彬等老干部积极参加到各级书法、摄影协会,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展出和比赛并获奖,弘扬正能量。王军、康永禄、马延宗、王俊兴、王立仁等老干部虽已退休多年,但笔耕从未停止,结合以前工作经历,对兰州社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撰写理论文章,同时参与各类征文活动,并多次获奖。据统计,近年来,市政协《诤友》刊登老同志文章两百余篇。
同时,市政协老干部还通过政协平台,利用各类宣传教育阵地,积极参与兰州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良好社会风气建设的监督员,向干部群众讲党的历史、革命传统、家风家规,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光添彩。
让细致工作更加暖心温情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原主任王俊兴,在得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纪念馆在天水落成,他十分激动,找出自己珍藏了50多年的12件文物,其中有丝织品毛主席画像两幅;当年最时尚的红宝书《最高指示》一本、《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一本、五好战士荣誉证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服装证一张、战士腰带一条。他到步校的第一天在军人服务社购买的刮脸刀一个,军用搪瓷缸子一个,军用翻毛皮鞋一双,天水步校1964年入伍新兵合影照片一张……全部捐赠给第一步兵学校纪念馆。
王俊兴说,我为自己人生中能有这段当兵的历史,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将永远牢记自己是从天水步校走出来的兵,永远要为解放军这个光荣称号增光添彩。
退休干部张祖模,今年已73岁,两次手术后,生活上需要人照顾,这让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老干科得知这个情况后,及时向市政协领导反映情况,随后市政协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帮扶救助,让他度过难关。
从今年以来,市政协在关心老干部上有了更多新做法,在以往春节前慰问的基础上,开展80周岁生日慰问活动,对当年年满80周岁的老同志,在其生日期间进行一次生日慰问,开展送蛋糕、送鲜花、送祝福“三送”活动,打造“精细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温馨服务模式。
在经常组织老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开展书画创作等活动的基础上,以专委会为小组,组织副主席、专委会主任联系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利用重阳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赴腊子口、南梁、延安、西路军纪念馆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到各区县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思维。
市政协老干科工作人员说,服务是双向的,我们服务老干部的同时,老干部也在回馈社会。通过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老干部的老年生活,又很好地落实了老干部“两项待遇”。
市政协在为老干部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上下功夫,创建了老干部活动室,还通过走访探望、电话慰问、询问家属等方式,至少每季度与离退休干部联系一次,每半年向老干部通报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每年上门探望一次,做实精准服务,解决老干部“急难愁盼”等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政协在老干部工作上,力求做到基本情况清楚、身体状况清楚、待遇落实清楚,困难问题清楚;重大节日必访,家庭变故必访,发出请求必访,生日慰问必访的“四清楚四必访”原则,不断加强在职领导干部与离退休老同志常态化联系、动态化交流,做到情况掌握、思想关心,形成人人关心老同志、个个服务老同志的浓厚氛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 通讯员 汪国华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