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缴证改分离”创新解决“登记难” 今年已分6批次办理178个项目 10.9万套住宅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市场在满足群众宜居需求、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因多方面原因仍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些房屋未办理不动产权证,购房群众办证的诉求较多。对此,我市各级各方面把化解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列入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大事,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自今年8月以来,我市先后召开8次市领导小组会议,采取“证缴分离”“证改分离”方式,审议通过办理了6批次178个项目、10.9万套住宅。
创新审批方式:
分批次实行办理
为加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今年我市出台了《兰州市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的重要原则之一,即“对购房人无过错的,实行购房人办证与追缴项目建设单位税费、追究相关责任相分离,购房人办证与项目整改相并行”。
创新审批方式,分批次实行“证缴分离”“证改分离”办理以来,10月上旬,审议通过第一批“证缴分离”办理21个项目、8317套住宅。疫情期间,采取书面会审方式,对第二批、第三批采取“证缴分离”“证改分离”办理的项目进行会审,共37个项目、20502套住宅。11月上旬,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连续召开3次市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第四批、第五批采取“证缴分离”“证改分离”方式办理的86个项目、57674套住宅。11月下旬,召开市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第六批采取“证缴分离”“证改分离”方式办理的34个项目、22923套住宅,并专题研究市建投公司29个项目历史遗留房屋登记事宜。
坚持民生优先:
特事特办 高效推进工作
民生优先,容缺受理,特事特办。对已完成审批尚未完成代征代拆或公建配套的项目,领导小组会议先行审议,按“证改分离”方式办理,由辖区政府限期研究处理。对已按照“证缴分离”“证改分离”方式办理的项目,短期内为购房人开具购房发票确有困难的,税务部门实行容缺受理,由申报单位作出承诺后,先行为购房人核缴契税。
开辟绿色通道,即来即办。针对历史遗留项目不动产登记工作,税务部门和不动产登记机构建立工作专班,设置专窗受理,并联推进,受理一批即办一批。疫情期间,市相关审批部门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加班加点,每批项目审议通过后仅用5天时间便完成首次登记,高效推进工作。
完善监督体系:
坚决防止出现新的“登记难”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紧盯年底前化解率达到60%的目标任务,在督促各审批单位持续加快审批的同时,督促辖区政府抓紧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同时,进一步加大追缴整改力度,督促各审批单位在完成审批后,立即通知申报单位缴纳费用和罚款。如催缴后申报单位仍不缴纳的,采取行政处罚、法律诉讼等方式予以追缴。对需要整改的项目,由责任单位督促整改到位。同时,对拒不配合项目办理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依法纳入失信名单实行联合惩戒;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另外,进一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化解存量与遏制增量并重,完善监督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全程监督规划执行和工程施工进展,防止发生不按规划许可建设的情况、发生手续不全出售房屋的情况,坚决防止出现新的“登记难”问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文瑞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