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赠人鲜花 手留余香 ——封控区调整为管控区 社区与居民互送鲜花

2021-11-13 08:39:46 智能朗读:


居民将鲜花送给社区书记

11月12日,位于城关区草场街街道草场街社区的盐场路541-551号民百家属楼在经过17天的封控管理后,终于调整为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管理模式,居民原则上居家(办公),落实出入证制度。

互赠鲜花,说不完“感谢”

“您好,这是我们送给您的鲜花,感谢这段时间您配合我们的工作。”11月12日上午,城关区草场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文和草场街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带着鲜花、慰问信、出入证、牛奶、米面等物资,敲开了2单元居民王国丞的家门。

看着工作人员送来的鲜花和物资,虽然戴着口罩,但是王国丞的笑意掩藏不住,他拿着鲜花不住地说:“是我应该感谢你们,感谢街道社区,我厨房里全都是你们给我送来的物资。”王国丞将手里的鲜花拿到草场街社区党委书记张鸿雁面前对她说:“我把这束花送给社区书记,谢谢你们的关心,你们是最辛苦的!”

当天上午,工作人员向全楼的住户赠送了鲜花和物资。住在5单元的居民程治超看到社区又送来这么多物资,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一线的这些防疫人员真的特别辛苦,我们会居家防疫,共同努力,将抗疫进行到底。”

记者了解到,调整为管控区后,民百家属楼将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的管理模式,居民原则上居家(办公),落实出入证制度,每户每2至3天可安排1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1次,严禁离开所属管控区范围。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

竭尽所能,满足居民需求

您见过这样的采购清单吗?一把香菜、少许蒜苗、两盒香烟、五包方便面、三个馒头、7块钱花卷……这些清单都被志愿者马春丽记得清清楚楚。

今年35岁的马春丽是一名商场的导购员,在疫情期间商场闭店后,她主动到草场街社区当志愿者,就驻守在民百家属楼。安抚居民情绪、采购物资、配送物资、清理生活垃圾、消杀快递,这些活她一样也没落下。

“小区被封控后,附近的商店、超市、菜铺子都关门了,我们只能到两公里外的地方采买物资,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马春丽告诉记者,民百家属楼共8层,一层为商铺,有6个单元,居家隔离88户,共计220人,每户人家都有不同的需求,他们都会竭尽所能满足。

草场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文说,自10月26日中午接到通知封控民百家属楼后,街道社区迅速成立封控工作组,依托社工委、退役军人、省市区驻守干部以及志愿者,共50余人为楼上的居民服务。不仅如此,社区还邀请医生和心理辅导师进入居民群,及时解决居民的医疗和心理问题。

“疫线”服务,志愿者火线入党

在这群尽职尽责的志愿者中,有三人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被街道社区和驻守的党员干部所感染,他们也写了一份入党申请递交了上去。当草场街社区党委书记张鸿雁拿到马春丽递交的入党申请书时,心里很感动,马春丽从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就十分卖力,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8点,忙碌的她总是把热饭放凉了才吃,在大雨大雪中,依旧坚守岗位。

而另外两位递交入党申请的是一对志愿者夫妻,两口子都是出租车驾驶员,因为疫情车辆停运。丈夫赵国昌从网上看到社区招募志愿者,就自己主动过来。10月27日,在民百家属楼被封控的次日,就上岗工作。3天后,看到社区志愿者人手不够,干脆把妻子李宗磊也拉了过来。小两口把孩子送到老人身边,心无旁骛地开始了志愿服务。每次给居民分配物资,赵国昌是男同志,总是挑最重的米面油和蔬菜,挨家挨户送上去。

草场街社区党委书记张鸿雁对记者说,如今小区降为管控区,但是疫情防控工作不会放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图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