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教老师: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
“没有学生高分成绩成就自己;没有朗朗书声浸润校园;没有桃李满天下的甜蜜……我们是老师,我们是特教老师,特殊是我们的光荣,特殊是我们存在的意义,特殊是我们的伟大,特殊是我们的升华。”这些话,是兰州市城关区辅读学校很多特教老师的座右铭。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兰州市城关区辅读学校,感受孩子们的快乐和特教老师的光荣与自豪。
邵伟民:
那种感动 记忆犹新
虽然从事教学工作已30多年,可每次听到孩子们支支唔唔地喊“老师好”,一种小感动总会在内心升华。记得一次因腰椎病住院,几位孩子借手机给我打来电话,一句句问候,一声声“老师”。大家呼喊着要来医院看我,有的要把自己好吃的带给我,有的说要来给我送药,让我快快好起来,他们想我……当时那种感动,至今记忆犹新。在他人眼中,这些孩子特殊,可在我眼中和心里,他们是折翼天使。作为特教老师,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当看到孩子们整齐划一地朗读、表达、传达爱意;当手捧排演节目奖项荣誉;当孩子们扭动身躯、喜极高呼。点点滴滴,只有我们和孩子知道,这背后大家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和努力。无论工作多艰难,不管孩子需要多少次教学,我都会坚持。
荆春玮:
每个孩子都是最爱
“也许我们呕心沥血,也成不了大教育家,也许直到我们退休,都不能收获桃李满园,但是我们愿尽青春的微博之力,把全身心的爱奉献给我们的学生。”从事过幼儿教育工作的语文老师荆春玮声音非常好听。刚来学校时,她心理落差很大,经过几年的熟悉适应,一次次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鼻涕,悉心地照顾换来了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热情的拥抱、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老师好”。如今谈起孩子,每个都是她的最爱。她说,正是孩子们的特殊,才给作为老师的自己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与挑战,如何把这些孩子教育好,更好地融入社会,传达情感,体悟包容,懂得感恩,是她今后工作的永恒主题。
包靓:
一定要钟情于这个职业
一见到班主任包靓老师,她兴奋地跑回教室,拿来孩子们精心制作的贺卡、手工和书法等作品向记者展示。她告诉记者,教师节马上到了,孩子们怀着感恩的心制作了很多作品,要送给自己喜爱的老师和同学,这也是他们“一班一品”感恩教育课程结出的丰硕成果。包老师拿着孩子们刚写的几个毛笔“金”字说,很多孩子刚来学校时连笔都不会拿,如今一幅幅有模有样的大字呈现眼前,这不仅是孩子们的进步,更是我们师生一起收获的成果。“我想说,既然从事特殊教育,就一定要钟情于这个职业,与特殊儿童相伴成长,用爱心关注呵护他们,真诚面对孩子和家长,只有大家打开心扉,只有彼此相识相知,相亲相爱,教育才能同步,幸福才会永恒。
白霞:
孩子们需要扶助与关爱
学校安全办老师白霞告诉记者,辅读学校的学生多为先天性智力落后、语言障碍等残疾类型。对于这群特殊孩子而言,安全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会经常组织看电影、游园,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通过努力,孩子们已在轮滑、自行车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全国残疾人各类比赛及国内外残疾人运动会中多次获奖。但孩子们行动困难,出了校门,还是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扶助与关爱。
魏学谦:
希望多一些“包容”
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魏学谦老师,从事特教康复训练工作已经12个年头。除了正常的校内工作,他还承担着非常繁重的送教上门服务。作为老师,说到收获,他认为是看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
魏学谦说最大的愿望是“包容”。有的家长不能接受特教,有时送教上门时,一些家庭连门都不开。希望社会各界一起来破解“包容”难题,一起支持特教,延续职业教育,让特殊孩子能够乐观、有尊严地生活。
聋儿语训老师:为孩子们打开内心一扇窗
他们如同阳光,温暖沐浴着孩子成长;他们既是老师,又是挚友,时刻呵护着孩子奋发前行……他们一如继往地如春蚕般倾注着自己的心血热情。在这特定的节日,我们走进兰州市聋儿语训中心,听孩子们用特殊的语调说“老师您好!”走近这里的老师,听听他们从事特殊教育中的辛酸和柔情。
熊建蓉:
和孩子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乐
虽已退休两年,但熊建蓉老师依然坚守特教岗位。她在兰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聋儿语训中心任教,中心的职能是为2-7岁听障儿童开展全面康复教学,并承担着全市听障儿童的早期康复、家长培训和指导。
开朗活泼的熊老师,还未开口,爽朗的笑声先传到人耳边。走进教室,几十个孩子耳朵和脑后,都戴有耳窝等助听设备。“老师好!”“宝贝,老师带你去吃饭!”她是孩子们心中的漂亮奶奶,也是孩子们的“熊猫”老师,更是宝贝们心灵深处不可或缺的依靠。从事特教事业30多年,退休都已两年,但离不开孩子的她,又返聘回岗位,让爱延续,呵护温暖着身边的每个孩子。“家人劝我,既然退休了,就好好休息休息。可我离不开孩子们,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乐。”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老师这个职业和教育的意义。
张娟:
听到“老师好”我很欣慰
从1994年成立至今,兰州市聋儿语训中心的老师们已经延续了四代,熊老师是第一代,张娟老师则是第二代。教室里,张娟老师正在给一位孩子做听觉口语法课程。据她介绍,这群特殊的孩子,不仅有游戏课程,每天还根据不同程度的需求,制定不同教学计划,一个孩子一个方案。“中心有十几名老师,虽然面对的孩子只有30多个,可是一对一的课程,对于每位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前些年,人工耳窝等辅助设备还不普及时,每天需要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对着孩子们喊话。现在随着辅助设备的升级换代,加之一些新方法的运用,我们的教育成效显著。”张娟说,“没有比听到孩子们张口说‘老师好’最欣慰的事了!她们从无声自闭的内心世界,敞开心扉,大声表达,是我们教育的成功。”说到这里,张娟眼眶湿润了。
任芳惠:
为孩子的内心打开一扇窗
聋儿语训中心主任任芳惠介绍,多年来,依托七彩梦助听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残疾人事业贫困听力残疾人救助、斯达克“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甘肃)、甘肃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甘肃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等一系列康复扶持项目,该中心听力语言康复成果硕果累累,截至目前,中心共康复听障儿童近千名,培训听障儿童家长几万名。康复成功率达95%以上,尤其是近两年来,中心康复率首创新高,达到100%,毕业的孩子几乎全部进入普小普幼就读。任芳惠说,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无怨无悔的老师,用坚持与努力,为聋哑儿童的内心打开了一扇窗,帮他们铺就了一条通向世界的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洪山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