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诉说不了情
5月1日,兰州市动物园售票窗口前排起长队,园内人头攒动,笑声不止,这里一直是儿童的乐园。大象馆前挤满了游客,为了一睹这庞然大物,小孩们骑在爸爸的肩上,就连馆前的高台上也被站满……小朋友们充满好奇,大象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欢笑和议论。
距离这儿几米远的丁字路口,有个约3米宽的通道,显得较为拥挤,一位工作人员正站在高台上指挥游客顺右慢行。他说:“今天游客很多,需防止绊倒摔伤。”
目睹当日的情形,记者放弃了采访动物园主任雷青海的想法,临时调整到5月4日再次前往。
雷青海的办公室狭小且略显凌乱。见面时,他正埋头观看电脑上的监控视频。“今天较前两日的游客少了一些。对动物园而言,或许是最后一次在小长假里接待游客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雷青海抬起头笑着对记者说。
自新动物园选址工作开展以来,每天超负荷的工作,让雷青海两鬓又多了几丝白发。接下来的搬迁工作,仍使他无法放松,许多工作对他而言是第一次,又或许是最后一次,他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由表演队合并而建的动物园
“说起来,我们动物园的建立还得感谢一家马戏团。”雷青海回忆说:“1956年的时候,河南省青丰县的一家动物表演队带着二三十个品种三四十头(只)动物到兰州展演。当时兰州市文化馆也养着一些动物,表演队在和市文化馆对接的时候,将动物合并在一起,随后在陇东地区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巡演。回兰后,也就是1957年,双方沟通,经市政府同意后成立了兰州市动物园,地址选在五泉山公园西侧的二郎岗。”
据悉,后经发展,这里的30间笼舍改建成16栋动物笼舍,随后又新建了熊猫馆、猩猩馆、熊池等,引进800多头(只)动物,使动物发展到80多种1286头(只)。当时动物园面积也不足50亩。1961年动物饲养产生困难,便把动物园划至五泉山公园,名称改为“兰州市五泉山公园动物园”。
1992年5月份之后,重新命名的“兰州市动物园”一直沿袭至今。新的领导班子制定以“发展甘肃动物为主、以西北动物为特色”的建园方针,先后又新建了大象馆、长颈鹿馆、狮虎山、开辟了草食动物展区,扩大了游览面积,增加了动物展出品种。初步建成了金丝猴、扭角羚、野驴、猞猁、岩羊、蓝马鸡等十几个动物小种群,同时,联合省市科技力量,大抓动物科研繁育工作,逐步建立自己的优势动物种群。截至目前,兰州市动物园已有存栏动物96种、1085头(只),成为我省颇具规模的动物园。
动物成为友好交往的使者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园曾繁殖金丝猴、扭角羚、小熊猫、非洲狮、野牦牛、马鹿、孔雀、蓝马鸡、红腹锦鸡等珍稀濒危动物。为易地保护和发展珍稀濒危动物,1992年重新建园后,成立兰州市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所,实行动物园、研究所一套班子,投资新建兽医室和繁育场。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曾分别报道兰州市动物园连续繁殖成功“世界三珍”(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的消息,引起国内外动物园界的关注。
保持与国内40多家动物园的友好关系。兰州市动物园先后从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动物园和省内各自然保护区引进斑马、黄狒狒、鹩哥、丹顶鹤等多种野生动物,同时兰州市动物园也先后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昆明、西昌等动物园支援金丝猴、扭角羚、小熊猫、非洲狮等多种动物。
1982年,日本秋田县大森山动物园园长一行来兰州参观动物园,对园内甘肃珍稀动物非常羡慕,提出双方交换动物,发展友好关系。当年,兰州市动物园给日本秋田县赠送1对骆驼,日本秋田县给兰州市动物园回赠1对黑猩猩。1984年,兰州市动物园给日本静岗市赠送胡兀鹫1对、蓝马鸡1对,日本静岗市给兰州市回赠消防车1辆。1987年,兰州市动物园给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赠送小熊猫1对,俄克拉何马州回赠兰州市动物园旋角大羚羊1对。
搬迁大势所趋 建千亩级动物乐园
客观来看,动物园最初都建在市区边缘,但随着城市的拓展,逐步使动物园与人们的居住区域交织在一起,这对居民的生活,防疫、环境、交通等许多方面产生影响。从另一角度来看,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行为,诸如灯光、鞭炮响声以及各类活动噪声等也对动物生活尤其是产崽造成影响。
“动物园搬迁是大势所趋。2000年左右,全国省会城市动物园先后升级为野生动物园,相对而言,兰州已显得有些滞后。”
雷青海说,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动物园大多为坑式的,也就是人从上往下看,动物是从下往上看,现在看来特别不和谐。再就是游客向下乱投食,还容易产生危险。野生动物园则是模拟大自然原有的环境,它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可以戏水,甚至可以藏起来……这样的环境,以前的动物是没法享受的。再就是铁栅栏把动物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有点儿像“动物监狱”。作为动物园的管理人员,说实话,看着心里也不舒服。
现在的情形不一样了,野生动物园通过“丰容”,把内、外舍打造成大自然原有状态,这样更适合动物健康生活。饲养方式也将改变,不再将食物送到动物嘴边,而是把食物藏起来,并不断变化投食点,诱发动物的原始本能,通过闻,嗅等方式寻找食物,进而激发动物的灵性。
搬迁,就是要找一块适合动物生活环境的场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则更难。据记者了解,动物园的选址工作很早便开始了,但伴随城市快速发展,动物园搬迁地址始终无法最终确定。为改善动物生存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2016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动物园的选址工作力度,并综合距离、水源、区位、地形、植被、气候、交通、周边环境、土地规模、市政配套条件等诸多因素,基本确定了47处,后又从中选出3处,后经专家多次论证,最终落户于皋兰县忠和镇崖川村,规划面积达5358亩。
兰州动物园主任助理、高级兽医师尚志锋说,经过反复论证,我们的野生动物园的规划、建设避免了许多弯路,在规模、建设及生态理念上,都颇有特色。
老园子承载的欢乐时光和记忆
5月5日一大早,翁跃龙便来到动物园。翁跃龙是动物园的老员工,曾是草食班班长,虽然退休了,但总割舍不下相伴已久的动物。“自从动物园有了长颈鹿,我就开始一直照料。这‘娃’个子太高了,每次我喂水、喂草料都要站在高高的台阶上。记得有头雄性长颈鹿我取名叫‘丑丑’,它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每次我叫它的名字时,它就会跑过来跟我亲热,还让我摸它的鼻子、眼睛……。”翁跃龙笑着说:“名字取得难听一些,就是想着让它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只要聊动物,翁跃龙心里也是甜甜的,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动物园的一木一草,哪个方位生活着什么动物,甚至台阶有多少……翁跃龙再熟悉不过了。“现在动物园要搬迁了,心里头还真舍不得……那边条件要好许多,活动场地大,我只是希望以后能多进几头长颈鹿,这样就不会孤单了。我一定会去野生动物园去看它们的。”翁跃龙喃喃地说。
吴尧可以说是一名90后的饲养员,2017年年底,开始饲养环尾狐猴。她说,该动物的原产地在非洲,怕冷、胆小、温顺,常年温度最好在20℃以上。几年下来,吴尧俨然已成为这些小猴的妈妈。“我每早进笼舍,它们就要爬到我肩上,可以这么说,我是每天背着它们在干活,一只下去了,另一只便会爬上来。当我切菜的时候,他们便齐齐地坐在暖气上等着喂饭。”吴尧笑着说:“这可是个好机会,我可借机观察它们的饭量,进而了解它们的身体状况。当听到外面有响声,小猴子显得非常害怕,我也会安慰它们说,别怕、别怕,没事的,我在呢。也不知道它们能不能听懂,但它们只要听到我的声音,就会安静下来。” 吴尧还说,这是个新品种,她经常和一些南方动物园的同行交流,并通过抖音、公众号等请教一些饲养或治病问题。
动物园就像一个大家庭,饲养员和动物之间犹如家里的成员一般,医食住行,整日生活在一起。尽管当时受过许多苦或累,但回想起来,却充满着美好和甜蜜。搬家后,动物的生活环境要好上许多,但对饲养员来讲,心中还是有诸多割舍不了的情愫。毕竟,老园子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欢乐时光和美好记忆。
确保动物安全抵达新家
动物园是儿童必去的乐园。
排着队,手拉手;唱着儿歌、背着小书包,有的手里拿着冰根……
动物园的许多老员工回忆时,都会想起这些情节。“其实,动物园不提倡大声喧哗,但回忆起那一幕,心里还是感觉特别美好。”
雷青海目前的心思全部扑在了动物搬迁上,这些情愫或许只在闲暇时忽然涌上心头。
“长颈鹿、亚洲象的搬迁是难点。”他说,在转运前一段时间内,将在动物外运动场放入转运笼,让动物提前熟悉转运笼环境,逐步引导训练动物进出转运笼,达到转运前保证动物能安全装笼。然后根据动物转运方案,清理园区相应的建筑遮挡物、拆除部分笼舍、移出部分树木,为吊车、运输车辆进入、笼箱的安放等提供便利。长颈鹿、亚洲象体型高大,对运输车辆无法通过的涵洞、桥梁、限高栏等,还需提前设计规避路线……
“老的带新的,把工作衔接好。骑上马,送一程。”雷青海说,为了让兰州野生动物园顺利开园,市动物园其实在3年前就开始了对新人员的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了五六十人。到时,动物园的骨干也会支援野生动物园。
“纵观兰州市动物园的发展,1957年是初建,后面经历了几次波动;1990年前后,通过整改、扩容、引进新动物等方式,动物园得到了提升。此次搬迁至兰州野生动物园,则是更高层次的质的跨越。”
“野生动物园协会每年都有交流,这是我们必须要参加的会议。我们不仅要交流各自饲养、治疗病症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为各自的动物找对象、结连理。”雷青海笑着说,“我们就像是儿女亲家,过来相亲。”
停了一会,雷青海又说:“尽管舍不得女儿,但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也为了女儿今后能生活得更好,就要把女儿送出去。”
“真诚感谢动物园历届领导及员工,感谢大家的付出与陪伴,我要向大家由衷地说声:谢谢。”雷青海深情地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晟君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