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誓把荒山变青山 蔡仁智三十八载播绿守林长洼山

2021-04-22 09:40:46 智能朗读:

在林间忙碌的蔡仁智老人

■编者按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并倡导大家从改善自身周边的生态环境做起,进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美丽兰州·最美生态建设者栏目。这些建设者或植树守林,或监测水质,或救助野生动物…… 他们不惧艰苦,持之以恒,为建设美丽兰州,改善兰州生态做出了巨大贡献。

唯有了解,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会改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为改善生态、建设美丽兰州而努力。

4月的兰州,天气阴晴不定。但蔡仁智心中却是美滋滋的:开春以来,雨水较多,山上林木长势不错。

沿桃树坪面山小径步行10来分钟,记者来到长洼山林场,这里,也是蔡仁智的家。

蔡仁智已有79岁,共产党员。面色略黑,戴着眼镜,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身体虽显单薄,但他驻山植树守林已近40年。

蔡仁智最早在兰州二中工作,后调至兰州市教育局。1983年,他接受市教育局承包的桃树坪长洼山190多亩荒山的绿化任务后,便开始住在这里。

蔡仁智回忆说,最早,他是背着半麻袋柠条籽来到长洼山。当时,长洼山光秃秃的,就连荒草也不多见。蔡老师当时尝试栽了一棵侧柏,没想到竟然成活了,这让蔡老师信心大增。从此,蔡老师决心与荒山相伴,誓把荒山变绿山,重新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

每次上山,他都用自行车驮着柠条播种,再骑车回到城里。经过他的精心呵护,柠条籽在黄土坡上渐渐露出了嫩芽,这些嫩芽绿绿的,把蔡仁智的心给拴住了。

为了方便照看,蔡仁智将老伴也接上山,于是,这对老夫妻开始住在山上,忙在山里。

搞绿化,最大的难题是经费。经过争取,市教育局最后同意把雁滩农场改为苗圃,蔡仁智开始自己动手培育树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培育出的侧柏、雪松、塔柏等不仅自给有余,还能提供给省市其他单位,这为蔡仁智绿化长洼山奠定了基础。

树苗有了,浇灌的问题又来了。最初给树苗浇水,除了依靠稀缺的降雨,都是双肩挑水上山,山路蜿蜒,曲折难行,稍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水一起滑下山坡,就是这样,树苗的存活率仍然极低,蔡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教育局领导和各绿化单位的支持下,他筹措资金20多万元,建成分片上水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彻底解决了绿化用水的问题。

“这里毕竟是土山,最害怕的是喷头堵塞后,水太大引发滑坡,所以,每次灌溉的时候,就要巡山观察,以确保安全。”

同病虫害作斗争,又是绿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可这没有难倒蔡仁智。不懂可以问,不会可以学。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和健康成长,提高存活率,蔡仁智利用空闲时间啃读各种育林和防治虫害的书籍,从起苗、挖坑、栽植,到填土浇水,每个环节都细心琢磨、掌握要领。一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硬是变成了种树好手、林木的 “赤脚医生”。经过几年摸索实践后,他所在的长洼山苗木成活率超过了90%。

有一年秋天,工人们回家忙秋收,当时山上剩下两人。正当蔡老师在驻地忙碌时,突然,砖头、架子发生倒塌,全部压到蔡老师身上,直到工人下山后才被发现。当时,他自己感觉被砸到了神经,任何疼痛的感觉都没有。在大家的搀扶下,在床上翻了翻身,还是没有任何感觉。感觉没什么大碍,第二天,便又拿起铁锨匆匆上山了。

“这或许是大山的眷顾,不想让我这么早休息吧。我呢,感觉自己还有力气,不想就此歇手。我和大山想到一起去了。”他笑着开玩笑。

天亮上山,月出收工,这就是蔡仁智老人忙碌时的情景。在多年的荒山绿化中,蔡老师的诗情渐浓,回顾自己的植树历程,他感慨地写道:癸亥来长洼,茅屋伴昏鸦。晨兴迎旭日,暮归映月华。劳作忘寒暑,栖息好安家。还草千山碧,培林起烟霞。回首通幽路,春来早著花。

风吹日晒,寒风酷暑,数十年来,曾经的荒山已成历史,目前山上已有侧柏、龙柏、雪松、蜀桧、国槐、新疆杨、红柳、枣树、杏树等80多个品种、15万多株,绿化面积达193亩,各处花香鸟语、郁郁葱葱。他先后多次获得省级、市级和区级绿化先进称号,1997年还获得全国绿化奖章。

“孩子们经常劝我别太累,他们出资让我出国旅游休息一段时间。可我心里总是放心不下这满山的林木。我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林地保护好,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应该为社会多做些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会尽己所能,一直做下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晟君 文/图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