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特色资源 促进融合发展 “种养+”成为红古区北山村强民富新引擎
“目前,北山村主要靠特色养殖和种植来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8月27日,北山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永江对记者说。记者走进北山村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新颖别致的奇石长廊,以及特色农家饭庄。农家饭庄里,彩灯高悬,绿树成荫,一派恬静的田园景致。
特色食品受青睐
“我们这里的菜品虽说是家常菜,可味道不一样,会让你感受到小时候家乡的味道,就连浆水都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一农家乐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农家乐的食品包装袋上写着“最好的味道就是‘想家的味道’”。原来,这里的浆水在制作过程中加了当地特产的一种植物——羊胡子花,味道很是鲜美。另外,芝娃面、香头面等都是北山村农家乐里的特色面食,因其食材地道,味道独特,在当地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是食客眼中“家乡的味道”,颇受青睐。
据李永江介绍,北山村有地道的沙葱、地骨皮、白刺等山货,是当地有名的特色产品,产品附加值高,颇具市场。正因如此,农民在闲暇时,还会进山采集山货,以增加收入。
北山羊肉很走俏
如果说这些山货是北山看家“菜品”的话,那这里的羊,以及特色农产品则是北山的硬货。
当日,记者在北山看到,山峦间,成群的羊儿在悠闲地吃草,戴草帽的羊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一幅北方农村典型的山乡画卷。
今年56岁的辛龙山有1200多只羊,是当地的养羊大户。说起养羊经历时,他略显腼腆地说:“我这个年龄,外出打工不是很现实,在本地养羊的话,虽说劳累一些,但收入有保障。因为我们北山的羊吃的是原生态的草,这里的土壤碱性大一些,羊肉没有膻味,品质好,市场销售价格高,收入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辛龙山说,目前北山羊大概有1.6万只。每年八月十五前后出栏,虽然价格比市场价格高,但依然畅销,很快就会售罄。“今年准备销售400只,加上羊绒,收入会有30多万元。”
订单农业助增收
北山村是红古区依托“寿光模式”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代表村。
由于日照时间充足,早晚温差大,北山村种植的蔬菜品质好,市场销路畅。这里的温室大棚里,有辣椒、西红柿、冰菜、空心菜、娃娃菜等菜品,主要靠“订单”销往西宁及海石湾的餐饮饭店。
目前,北山村有118座温室。村上正通过大力发展合作社设施农业,力争在全村建设500座大棚,并利用每年的节令市场开展订单种植。正在大棚里打理蔬菜的把奉堂说:“以前露地种植品种比较单一,亩产收入也就2000多元,现在不仅种植的品种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可采取定制种植,至少有两茬,收入有保障。”
李永江介绍说,“寿光模式”大棚最大的优点是夜间温度能够达到12℃以上,可种植品种多,收入至少翻两番。我们村以前种植的露天西红柿亩产是几千斤,现在启用设施大棚后,西红柿亩产量可达到2.8万斤、辣椒2.6万斤。
李永江说:“我们将蔬菜分类分级,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并按照客户的要求分装配送,实现蔬菜从菜地到餐桌的无缝对接,既可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发展村集体经济。”
产业融合促发展
为了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北山村不仅建设了溜冰场,还建设了蔬菜采摘基地,减少“中间商”哄抬价格或恶意压价,以确保种植户收入。
据了解,北山村紧扣“蔬香花庄”乡村振兴示范带“一带五区”中农文旅融合区的功能定位,将盘活农村经济贯穿于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并借甘肃海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兰州农尚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北山泰兴家庭林场之势,扬食尚鲜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长,扩大第六代日光温室覆盖面积,引进空心菜、鸡毛菜、七色瑾等高附加值蔬菜品种,并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配送”产销模式,助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同步增长。
北山村还有一个资源就是山台地。根据“一山一乐”的建设理念,该村聚焦村组、巷道、农户、产业等方面科学规划,并配套建设旅游采摘广场、分拣车间及其他附属设施,力争将北山种植基地建成集种植、养殖和休闲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创建“花溪品茗”“乐活北山”等乡村品牌,充分激发北山发展的活力。
采访手记
智慧来自基层
北山村是花庄镇的一个小村,这里有251户972人,全村耕地面积1721亩。这里的农民勤于思考,立足辖区资源禀赋,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营造出了两委班子带头干、发动党员跟着干、影响群众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在“蔬香花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北山村抓住机遇、借力发力,在强产业、抓融合、促发展上下功夫、出实招,通过特色养殖和订单农业种植“两驱带动”,激发了发展活力,有效推动了富民强村,而且在未来的产业发展布局中,有思路、有办法,正行进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责任编辑:钟磊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