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湟兴村: 发展都市型农业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近日,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兴欣鲜食玉米加工中心投产运营。“我们计划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种植的水果玉米,从采摘到变成鲜食产品,4个小时就能完成。目前我们的鲜食玉米已和兰州的一些超市进行了对接,还注册了‘兴欣’商标,寓意湟兴村欣欣向荣。”湟兴村党总支书记党仁强说。
湟兴村投入资金402万元建成的鲜食玉米加工中心,日加工水果玉米7000穗,年产值达30余万元,该项目的投产是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发展特色产业 找准强村富民载体
夏日的湟兴村,大棚里西瓜、西红柿、红笋、芹菜等蔬菜瓜果长势喜人;玉米地里,有换茬长到半人高出穗的水果玉米。一畦畦玉米,一片片蔬菜,色彩分明;一座座大棚,一排排树木,错落有致,风格迥然,彰显了“蔬香花庄”的乡村特质。
在湟兴村六社种植能手甘宪明的大棚里,摘下一串小番茄,用纸巾一擦就送入口中。“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直接吃,有小时候的味道!”今年56岁的甘宪明从1995年种植番茄至今,有3亩地的新型温室和钢架大棚。他指着自己的科技生态采摘园说:“虽说这座温室不大,但种植有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花色等多个品种的西红柿,不愁销路,都是游客上门采摘。”
红古区发展都市型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形成了以精细蔬菜、优质果品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兰州市重要的有机蔬菜和高原夏菜生产基地。今年以来,红古区重点打造长22公里、覆盖1.82万人的“蔬香花庄”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沿线12个村庄强村富民。
花庄镇湟兴村境内有湟水河、兰新铁路贯通,有耕地面积3205亩和新蓝天、伊利乳业、荷斯坦等中小型企业17家。如今,湟兴村田野广袤,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目前,湟兴村建成高架棚60座98亩,先后建成拓晟产业、兴欣水果玉米加工中心、冷链物流转运中心等村办企业,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50万元。“每亩玉米地可收获3000多个玉米棒,加上出售玉米秸秆的收入,每亩地可收入3000元,我家种植的近9亩玉米,一茬可收入2.7万元呢!”种植大户苗成武说。
近年来,湟兴村党总支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依托“三变”改革、兰西城市群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壮大村级产业,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湟兴”大道,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美丽乡村的幸福生活。
强项目支撑之力 村庄美起来
走进湟兴村,一条条整洁平坦的乡村道路,书写着乡村绿化美;一个个精致温馨的农家小院,追求着整洁美;一丛丛清香四溢的绿植花景,吐露着清洁美;一处处房前屋后印记着卫生美;一面面生动形象的墙面画卷,刻画着协调美;村自筹资金6万元建成了占地36平方米的村史馆,展示磨盘、犁具、铁耙、风匣等老物件,使之成为见证湟兴村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
环境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近年来,湟兴村联动区镇村三级力量、协调帮扶单位支持、引导村民踊跃参与,大力实施“3331”行动,“三清理”47处71吨,“三拆除”8处419平方米,“三整治”12处。争取资金250万元,实施粪污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垃圾收运覆盖率100%,改厕率达92%。根据城郊融合类创建任务,秉持“多规合一、因地制宜、务实可行”原则编制村庄规划;狠抓“村村万树 绿美乡村”行动,“见缝插绿”种植苗木1570株,成活率达90.2%。在保留乡村肌理的同时将闲置废旧轮胎、青石、木桩等“变废为宝”,打造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等微景观29处,实现颜值与气质齐飞。
聚资源整合之势 乡风底蕴厚起来
秦腔、剪纸、美食、和谐将整个村落的生活串联,在洋溢着幸福的锣鼓与笑语中,将民俗的魅力传承千年;夕阳渐斜,生活的烟火缓缓升起,幸福的滋味就在舌尖、心间。
湟兴村坚持“硬件”“软件”同步提升,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改造建成集党建、政务、服务、文化等于一体的“一站式”阵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继承并发扬秦腔、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培育乡村文化传承工匠4名。依托“一约四会”,评选“最美庭院”“孝老敬老”等典型18个,潜移默化带动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完善月排名、季通报、红黑榜、兑积分等机制,使乡村发展在“你追我赶”中彰显温度、充满活力。优化完善“全科网格”,成立联防联控队,联动“爱心甘肃、结对帮扶”工程和“一亲三心”活动,按需设岗,妥善化解征地拆迁、邻里纠纷等矛盾,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红古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花庄镇将紧扣“一带五区”战略布局,立足甘青菜篮子生产基地和万亩高原夏菜种植、千亩果品采摘等资源优势,全力打好“蔬香花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三大战役”。狠抓乡村发展,聚焦产业迭代升级,将保障五星冷链物流园、仓储运输等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精三产融合,推深做实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全面推广“兰派民居”建设,引导村民自发打造微景观,持续在基础设施提档、民生保障提升、人居环境提质等方面抓落实、扬优势,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致力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强化乡村治理,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精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让崇德向善在花庄蔚然成风。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责任编辑:钟磊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