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有事找“中心” “全科受理”解民忧 城关区探索“一站式”解纷新模式
今年以来,城关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各方治理资源,聚焦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大力推进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全力打造“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城关新模式。
打造集成高效一站式平台
城关区委统筹全局、高位部署,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抓手,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为出发点,于2023年底在城关区政务服务大厅建成标准化的综治中心,通过充分整合各方社会治理资源,实现综治中心和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诉讼服务、检察服务、社会心理服务、舆情监测“七中心合一”,组建195名具有法律知识素养的调解员队伍,引进法律咨询专家17名和各类专业调解组织,设立34个功能调解室,打造出15个品牌类型化调解室,设置“全科受理窗口”,实现矛盾汇入、受理、研判、分流、办理闭环运转。今年1至9月,城关区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276人次,来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4%,居民有事找中心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
构建多方联动调解新链条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贯彻省委政法委《关于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实现诉前调解从平台搭建向实质解纷、从部门“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转变,统筹调度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常驻,住建、人社、教育等5个职能部门轮驻,金融借贷、房产物业等21个调解组织随叫随驻方式入驻综治中心,“一站式”“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真正让群众只跑一地。今年1至9月,城关区人民法院登记民商事纠纷案件35153件,流转至城关区综治中心22251件,流转率63.3%,完成调解17850件,调解成功12305件,调解成功率68.9%,截至目前,城关区人民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8.9%,基层排查化解矛盾少、法院受理纠纷案件多的“倒金字塔”现象已初步扭转。
完善齐抓共管调解机制
紧紧围绕“调解辅导、对接导入、派单流转、组织调解、跟踪督办、强化效力、回访问效、卷宗归档”等关键环节,探索形成调解案件“一天分流、三天签收、七天调解、当月归档”“日调度、周分析、月研判、年考核”和跟踪回访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对调解案件实行全流程跟进调度,将“三调对接”工作同步纳入平安建设和主动创稳考评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构建综治中心与同级派出所警调对接、多部门联合闭环化解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及时介入、定期跟进回访,严防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今年1至9月,城关区综治中心受理警情纠纷类6007件,已化解5975件,化解率99.5%;受理信访事项16件,调解成功14件,调解成功率87.5%。居民“有事打官司”的观念正在逐步扭转,综治中心作为矛盾纠纷“集散地”的优势正在逐步发挥,吸附能力显著增强。
营造和谐稳定平安大格局
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风险“三条线”协同发力,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全力推进网格管理实战化,抓源头预防,织密矛盾纠纷防范网。着力构建“多网合一、一网通管”基础全科网格,充实“1+4+X”网格力量,组织各方专兼群力量进网入格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形成“排查预警吹哨、调处化解跟到”的“网格+解纷”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各级网格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6527件,化解率100%,实现问题在网格解决、纠纷在网格化解,就地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 烁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